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并起 刘备为什么能够占据一席的位置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三分天下,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一、乱世称雄

  汉末政治暗淡,外戚、太监掌权,农民起义和各路军阀(诸侯)如走马观灯一般走上了前台,汉末政权在这一时期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各地群雄并起。

  无论奸雄或枭雄,都是如此。那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也是一个对雄心勃勃者来说最好的时代。刘备就是处于这一时代的领头羊。

  汉末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大背景下,带来的不只是民不聊生。在另一个方面,是对旧社会秩序的一种冲击和挑战。就像刘备一样,社会底层的手工劳动者,一辈子都只能靠贩卖履织席来度过他们的余生。但是,社会的大环境却给他提供了转机,一个不甘平庸的机会。

  也就是乱世出英杰,张角、张宝兄弟如是,关羽、张飞如是,刘备如是,创业风潮如是。身处创业大军的浩瀚战场,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帝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两千多年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影响了无数人一生。刘备从参军与黄巾作战开始,也就是创业初期的时候可能会明白一句话:足够勇敢,你就来!

  二、善于包装

  虽然刘备出身贫寒,但他并非一无所有。在创业初期,除了两个出生入死的虎弟关羽张飞,他还有一个隐秘的身份,那就是他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他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为什么刘备被世人称为皇叔,就是按照族谱排列的,刘备是刘备的远亲侄子。

  汉建朝两百一十年左右,中间王莽改朝,接着东汉至末帝一百九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刘胜是刘邦的四世孙,也就是刘备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至少是三百多年。根据《汉书》记载,光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那么到了刘备这一代,皇叔就该是成千上万的人了,可偏偏刘备的皇叔叫了起来。

  按道理八柱都打不着,国难当头,皇帝也只能认出这个皇叔。皇上认得,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等人那也只能给他们一点面子了。

  因此刘备很聪明,把自己包装得十分华丽,走到哪里,只要把“刘皇叔”的名片递上,不管是不是皮包公司,多少人看中他的身份才依附在他身上。看着利润丰厚,刘备再一次打出中兴汉室的旗号,高举蜀汉大旗,收起了一大批死心塌地的粉丝。它相当于现代企业,从蛮荒状态逐渐走上正轨,企业千方百计要搞出一点什么企业文化之类,老总再出个传记什么的,这个就很接近了。

  因此,正是皇叔的身份,才使刘备有了叫板曹操的勇气。曹操何等也?因为他早已洞察了这一切,所以一再责骂刘备为席儿。

  三、以人为本

  刘备的雄心比开公司要简单得多,他要在摸索中建立一个能施展才干的平台,只有这样,这些人才才能发挥作用。

  刘备在他创业期间,深知人才的重要。

  虽然刘备缺钱,缺粮,缺兵,缺地,缺这缺那,但缺人才是不能成长的首要问题。远古的人说:千金易得,一帆风顺。

  众所周知,刘备在公孙瓒手下认识赵云,十分爱惜,数次表示要和赵云一起工作。因为赵云是重情义的人所以没有答应,在跟随刘备七年后才答应。

  一位能成大事的人,必须有才干出众的助手。汉高祖刘邦前身边没有也没有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辅佐。

  听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刘备便去“三顾茅庐”。实际上,诸葛亮也是姜太公,等待刘备“咬钩”。见面后,诸葛亮把三分天下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彻,并建议刘备要以蜀地为根据地。看得出诸葛亮观察天下大事的时间很长,只是等待时机。一寻人才,一寻主人。他们俩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刚开始,刘备集团的得力助手,能叫得出名堂的也不多。但刘备集团在三国中的办事效率是最高的,这与刘备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很大关系。

  关羽,张飞,赵云世之虎将,诸葛亮一个顶三个。不怕苦、不怕累,什么都有人才,有人才就是王道。

  四、知人善用

  刘备一生用人,知人善用,为后世所称道。关羽、张飞“万人敌”,常被用于拒敌杀阵。智勇双全的赵云勇敢,常常担任侍卫。

  马超祖居西凉,常用于防守或招降羌人。

  黄忠艺高擅射,经常用来掠寨拨营。

  刘备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即刻就任,得以重用,拜为军师,统率兵部,地位高于关张。

  刘备知道魏延有才,就在别人猜测汉中守将不属于张飞的时候,刘备却用降将来独挡一面,没想到魏延干得很好。

  李严出身于益州士族,才华横溢,得到刘备的重用,与诸葛亮等人一起修改了当地的法律《蜀科》,也与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曾经用五千兵马平息过马秦,高胜数万人的叛乱。

  野史中,刘备生前嘱托诸葛亮言马稷不能再用,诸葛亮不听,后来让马稷守备战略要冲街亭,果然兵败失守。

  拥有才干的人还会用,才能发挥作用。能用的就是人才,不能用的就只能变成人手。比如吕布的陈宫,袁绍的许攸都是好人才,可惜他们的主公不肯用。这一点,刘备是有心人。

  五、百折不挠

  曾国藩曾多次与太平军作战失败,差点自杀。咸丰皇帝在给大臣们的折子上,写了一句屡战屡败的话,曾国藩读了之后立刻改为屡败屡战。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勇敢。曾国藩的折子不但没有被皇帝批评,反而得到了赞扬。

  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刘备就有了屡败屡战的典型。

  他曾投奔过公孙瓒、陶谦、袁绍,并附和了吕布、曹操、刘表等,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由于一次次的失败,他失去了妻子,却没有一个立锥之地。他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胆怯。灵活而坚强!后人称刘备为不死之小强。纵观三国,也只有刘备和司马懿才具有这种百折不挠的性情和胸怀。而且两人,都是三国争霸赛中的一名种子选手。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