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雍正继位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雍正是如何背负篡位的骂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对雍正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在整个“九子夺嫡”过程中始终自诩为“天下第一闲人”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近臣、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支持下大爆冷门。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一样,这场皇权更迭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还发生了肢体冲突,但在隆科多的武力和辈分压制下,胤禛到底有惊无险地接过了这把争夺了数十年的龙椅,顺利升级成为雍正皇帝。

  只是,随着皇权更迭的完成,朝廷上下,乃至民间各地关于雍正皇帝“继位不合法”甚至“弑君篡权”的负面舆论开始大肆传播并在“曾静案”中得到了集中爆发,雍正皇帝甚至亲自编纂了《大义觉迷录》以证清白。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皇帝甚至给出了这样的“委屈”声音:

  今以全无影无声之谈,加之于朕,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可以共白于天下之亿万臣民。

  正如《雍正王朝》所演绎的那样,雍正皇帝接过的并非盛世王朝,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虚晃江山。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雍正皇帝可谓殚精竭虑、勤求治理。可就算如此,雍正皇帝还是始终被负面舆论包围,“继位不合法”甚至“弑君篡逆”的骂名整整跟随了雍正皇帝执政的13年。

  如此这般,雍正皇帝焉能不委屈?

  那么,康熙皇帝驾崩的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皇四子胤禛又有何等不妥之处,以至于这“篡权”的骂名整整跟随了他13年?

  逐渐靠近储位的皇四子胤禛

  自康熙四十七年“九子夺嫡”正式爆发,到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皇长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逐渐被斩断继位可能,康熙皇权的争夺最终演变成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这对“一母同胞”之间的对决。

  注意,康熙五十七年的皇四子胤禛仍未明确表现出夺嫡之心,而手握西北兵权的皇十四子胤禵已然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满朝上下几乎一致默认胤禵就是康熙皇帝默认的皇位继承人。康熙六十年十月,康熙皇帝以“面授方略”为由,召胤禵回京。如此举动,在外界看来无疑就是康熙皇帝在为最后的传位做准备。

  但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形势发生了突变,康熙皇帝非但始终没想胤禵提及传位想法,还命其返回西北。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到底发生了什么?康熙皇帝为何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传位决定呢?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曾经连续两次临幸皇四子胤禛的府邸,不但第一次见到了12岁的弘历还做出了将其“抚养宫中”的决定。

  一定程度上讲,让康熙皇帝“见即惊爱”的弘历为皇四子胤禛的夺嫡成功加分不少;而皇四子胤禛大打亲情牌的做法,也绝对程度上赢得了晚年康熙皇帝的圣心。总之,到这个时候,胤禵继位的可能已经全部消失,而胤禛继位的可能则大幅度上升。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于南苑猎场狩猎的康熙皇帝突然“龙体不豫”,原定于十一月十五日举行的祭天大典自然无法参加,于是,康熙皇帝命皇四子胤禛“代行”,自己则先行返回畅春园。这一举动,实际已经证明了康熙皇帝对胤禛皇储身份的默认。

  只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切都开始变得不正常,雍正皇帝被质疑“篡权”的原因也就此开始。

  皇四子胤禛的诸多费解举动

  身体有恙的康熙皇帝回到畅春园,而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四子胤禛却被留在了南郊,准备祭天大典,胤禛心中的焦急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在十一月十日、十一日、十二日,皇四子胤禛连续三次上呈“请安折”,而康熙皇帝的回复都是同样的话:“朕体稍愈”。

  十一月十三日零时,康熙皇帝病重,下令南郊的皇四子胤禛紧急返回畅春园;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在皇四子胤禛未赶到畅春园之前,隆科多便当着诸王公大臣和诸位皇子的面,“口传”康熙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可接到命令的皇四子胤禛于上午十时左右赶至畅春园,并立即“觐见问安”,而康熙皇帝则给出了这样一句回答:

  病势日臻之故!

  别害怕,我就是觉得大限将至了,才把你叫回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

  1、既然康熙皇帝已然病重,为何还要将胤禛留在南郊祭天?

  2、南郊天坛距离畅春园,就算是步行5小时也能赶到,皇四子胤禛为何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用了将近10个小时?

  3、既然病情已经加重,传位诏书已经宣布,而且皇四子胤禛也已经赶到,康熙皇帝为何反而对传位决定只字不提了?

  4、既然是正式的传位决定,隆科多为何只是“口传”遗诏,而并不把正式的“传位诏书”拿出来宣布?

  更关键的是,在十三日这天,皇四子胤禛又曾数次入内觐见问安,康熙皇帝同样没有任何的遗愿交代。也就是说,康熙皇帝的传位决定并未当着胤禛的面宣布,而且也从未专门对胤禛提及。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大约晚七点到九点之间),康熙皇帝驾崩!

  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禛先安排胤禄返回京城,控制京城守卫;再安排胤祥和隆科多控制畅春园,运送康熙灵柩返京,自己则在胤禄控制京城以后立即返回宫中。

  返回京城以后,胤禛先任命了胤禩、胤祥、马齐和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立即下旨,命胤禵交出大将军印,返回京城奔丧。除此之外,还专门行文年羹尧,注意收集胤禵行在的一切书信往来和谕旨朱批。

  等到所有的安排都进行完毕,康熙皇帝驾崩数日以后,那份能够直接证明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的《传位诏书》才被公布天下!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既然皇四子胤禛是康熙皇帝选定的皇位继承人,而且在皇四子胤禛为赶到畅春园之前就令隆科多宣布了传位决定,这份传位诏书为何不拿出来?或者,康熙皇帝驾崩以后,诸位皇子发生肢体冲突的时候,胤禛为何不将这份诏书拿出来?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解释:康熙皇帝对胤禛的选择,毋庸置疑;但胤禛的继位合法性,绝对值得怀疑。

  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大胆的猜测:

  康熙皇帝的驾崩非常突然,而且当时皇四子胤禛也并不在场,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便成为了唯一一位能够决定康熙皇权归属的关键人物。

  选近在南郊的皇四子胤禛,还是选远在西北的皇十四子胤禵,或者直接选择此时就身在畅春园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等人?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隆科多而言,关系身家性命,关系整个佟佳氏家族的未来。

  选胤禵,皇四子胤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而且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只要切断西北的粮草供应,胤禵能不能顺利返回京城都是难题;选胤禩,可谓众望所归,而且胜算颇大,但胤禩会不会认可隆科多“第一拥立大臣”的身份,仍在两可之间;选其余皇子,等于作死。所以,隆科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名义上的“外甥”——皇四子胤禛。

  先“口传”康熙遗诏,确定皇四子胤禛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再紧急命胤禛返回畅春园,命其继承大统;而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武装控制安排,确定整个皇权更迭过程的顺利进行。等到所有事宜安排妥当以后,再书写一份《传位诏书》,昭告天下。

  这或许才是康雍皇权更迭的历史真相!

  可尽管如此,尽管雍正皇帝的继位不合法,但也绝非篡权、绝非违拗康熙皇帝心意。事实证明,正是因为隆科多的临危决断,正是因为雍正皇帝的果决刚毅,才有了清朝百余年的基础磐石奠定,才有了真正的“康乾盛世”。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大义觉迷录》、《康熙朝起居注册》、《清实录·世宗实录》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