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乌桓为何愿意帮助袁氏?他们和袁绍氏什么关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大家好,说起乌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官渡之战前,袁绍本是北方最为强大的军阀,但是在同曹操的战略决战时被击败。袁绍战败后逃回冀州,2年后袁绍便因病去世。袁绍是一个颇得民心的人,这和他推行仁政还是有所关系的。荀攸、郭嘉都曾评价袁绍宽厚待民,能拉拢人心。据《献帝春秋》记载,在袁绍病逝后,河北的百姓都感到很悲痛,宛如自己的亲人去世一般。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袁绍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和外甥继续统领河北之地。曹操为了平定北方,率军进攻,期间袁谭、袁尚由于内斗不止,最终先后被曹操击败。袁谭在南皮战败身亡,袁尚与袁熙前往投靠乌桓人、蹋顿,与他们一同投靠乌桓的是10多万户的百姓。我们都知道刘备逃亡当阳时,荆州10余万百姓跟随他,这是刘备得人心的体现,而10多万户的百姓愿意同袁熙、袁尚投奔乌桓,也再次印证袁氏当时也是得人心的,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

  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乌桓是异族人,原先是东胡人的一支,在东汉时乌桓人内附东汉朝廷,在边境营生。乌桓是游牧民族,虽然不及匈奴人那般凶残好斗,但是时常也会侵扰边境百姓。如此看来,乌桓应当会与袁绍之间有摩擦。既然如此,为何袁绍败亡后,他们两个儿子会选择投奔乌桓呢?而乌桓如果接纳袁氏,就意味着同曹操为敌,为何乌桓愿意帮助袁氏呢?

  早在袁绍同公孙瓒征战的时候,乌桓曾经出兵帮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为了报答乌桓的恩情,袁绍事后以矫诏的形式,封蹋顿等4人为乌桓单于。单于是乌桓的部落头领,虽然后来蹋顿将单于让给了上一代单于的儿子,但是他依然是实际掌权的人,并且号令3个部落的乌桓人。同时,袁绍为了巩固双方的盟友关系,袁绍答应同蹋顿和亲。于是袁氏与乌桓不仅是盟友关系,也具备姻亲关系。

  在袁绍败亡,面对前来投奔的袁熙和袁尚,蹋顿还是念及到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像后来的辽东公孙康一般,向曹操献上他们的人头,而是选择帮助袁氏对抗曹操。这是蹋顿讲情义的表现,但是仅凭这一点,尚不足以让蹋顿决意同曹操为敌。

  蹋顿作为3个乌桓部落的实际领导者,他骁勇善战,被视为和冒顿单于相似的一代乌桓英杰。袁熙、袁尚投奔蹋顿,是希望借助蹋顿的力量以及跟随前来的百姓,来收复被曹操占据的河北失地。而蹋顿也希望能够借助袁氏的力量来建立霸权,实际上大量的百姓投奔,也提高了蹋顿的实力,使其有了实现这一目的的资本。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需要先击败即将率军远征的曹操,在这一点上,蹋顿和袁氏便达成了共识,于是蹋顿不惜与曹操为敌,也愿意帮助袁氏。

  袁氏同乌桓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战力。虽然曹操率领最为精锐的虎豹骑前来张征讨,但是毕竟兵马不足,被乌桓骑兵围困于白狼山上,形势危急。若不是后来张辽英勇作战,率部队突袭并成功阵斩了蹋顿,曹操有葬身于此的危险,曹操在回顾这场战役时,也称这是一次侥幸的险胜。这一战后,乌桓势力受到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袁氏兄弟失去了强大的盟友,在投靠辽东公孙康后被杀,自此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存势力,巩固了后方。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