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春秋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是怎么死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走在高山里,穿着登山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但是时间长了,竟然不是因为太累而感到疲惫,而是鞋子里面进了一粒沙子,沙子硌脚,使人感到疼,因此不得不停下脚步来。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这话套用在历史上也很灵验。

  管仲

  历史上那个的那些帝王将相,大人物等,往往都是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里,而不是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

  当外界雾气遍布,处于雾整体上面的那些人来,很难发现雾下面的暗流滚动,因此一些对于一些暗流而言,不能被察觉也是一种幸福。

  明末的闯王李自成也就是被暗流扰动的,山海关大战后,李自成先是放弃北京,后来放弃西安,再后来直接而放弃武昌,逃到九宫山,然后在山上被当地村民程广伯拿铁锹削尖了脑袋。

  程广伯何许人也,半个字不识的大老粗,没啥见识,一辈子都是在种地的,看到李自成上山拜佛,以为他是来偷菩萨金身的,用铁锹削完李自成脑袋后,发现杀错人了。于是跑了起来。

  李自成

  匈奴王阿提拉,被誉为“上帝之鞭”,一生征战无数,使得很多国家畏服,但这就这么一个雄主,最后却被自己的待从杀死。

  再比如三国时代的名将张飞,晚上睡觉时被自己的待卫范疆张达杀死。如果说名人的归属就是被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杀死,那估计在天堂里他们会郁闷的睡不着觉。

  对于张飞而言,被吕布杀死是他的荣幸,再不济吕蒙也行,反正不要死在小人物手里,这样太掉价。

  对于小人物而言,自己本来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头,结果杀了名人,自己一下子借着名人之死也青史留名了,不管名声好坏。

  齐桓公

  齐桓公也是呀,作为春秋时期首代霸主,还上了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里,他跟管仲一起治理齐国,齐国在他两的治理下国富兵强,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教科书中只介绍了他的功绩,对于他的结局等等,并没有交代。说出来这样的雄主也逃不过这个规律,他是被四个小人坑死的。

  教科书这样做也许是觉得他的结局太掉价,对不上这么个一代英主,根据《史记》记载,齐桓公统治后期,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是时候该好好享受了,于是都把朝政托付给四个大臣。

  这四个人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等人。

  坚刁

  管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对齐桓公说过,这四个人中,易牙无情义、竖刁名利心太重、常之巫蛊惑人心、卫公子启方连自己父亲去世都没回去,因此他们都不可重用,他们待奉君王只是因为有利可图罢了。

  齐桓公倒是不以为然,他已经被这四个人伺候的舒舒服服,怎么可能离开这些人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陷入舒适圈中,不肯走出来。

  后来几年,管仲的病越来越重,临死之前,齐桓公担心他的病情,特意来看了看他,于是这两个君臣就展开了历史上的经典对话。

  齐桓公问管仲:“您的病寡人很关心,现在您也是大限将至,有没有什么话要对寡人来说呢?”

  管仲告诉他。一定要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四个小人。

  齐桓公觉得管仲是说胡话,于是反驳了几句,他说易牙听说自己没尝过人肉,于是杀了自己的儿子给他解解馋,这是忠臣行为。

  管仲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这种人为了讨好您居然连自己亲儿子都能杀死,以后肯定不会效忠您的。

  齐桓公又拿竖刁和常之巫举例子,他说竖刁为了天天和他待在一起孝敬他,挥刀自宫,而常之巫是个能人,他能解病消灾,还能预测生死。

  管仲无奈的说道:“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值得托付的人,一个人为了讨好你甘愿自宫,一个人使用巫术蛊惑人心,更何况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定数,不是什么人力可以左右的”

  易牙

  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怎么样,那他总该值得托付了吧?他连自己父亲丧礼都没回去,只为了待奉我。”

  管仲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孝顺父母是人之常情,这个人爱大王胜过爱父母,一旦他从大王这里得不到什么益处,那么他便会毫不留情的抛弃大王。”

  齐桓公本来就不太认同,但是这是一个和他白手起家的臣子的心里话,无论如何也应该听听一下。

  随后驱逐这四个人,两年后,齐桓公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四个得力助手,开始沦为不能自理的巨婴,这时候千方百计地想着他们的好,于是把他们招了回来。

  但好景不长,这四个人结党营私,控制了朝中大权,还使坏,让齐桓公病倒,并断绝了宫中与外部的联系。

  奄奄一息的齐桓公这时候才想起管仲说的话,并开始后悔,但为时已晚。他不久后病死,死后由于没指定继承人,五个儿子争起王位,足足把齐桓公的尸体晾了67天。

  最后还是获胜的新君即位,才收殓了他的尸身。一代雄主晚年都逃不过昏庸,身为普通人难道还能避免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