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魏文侯是怎么一步步成为魏国开国君主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文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作为上古都城的安邑,现在虽名称仍在,但实际上已经被现代化的都市彻底整合,融为一体,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镇中,现已看不出曾经作为都城的繁华,但歪斜的安邑古塔仍然证明着这里曾经的不凡,当年战国霸业开创者魏文侯便是从此出发,开始了自己的霸业,强大的魏国从此走进了历史。

  一、魏文侯的来历及生活背景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魏绛生魏赢,魏赢生献子。魏献子侍奉晋昭公,昭公去世后,晋国的六卿强盛起来,公室衰微下去。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韩宣子告老,魏献子开始主持晋国国政,晋国宗室祁氏和羊舌氏互相诽谤,六卿联合起来诛杀了他们,并吞并了他们的封地,将其封地分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魏献子、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为晋国的卿。

  时隔四年之后,赵简子由于晋阳之乱,同韩氏、魏氏一同攻打范氏和中行氏,魏献子所生魏侈随同赵鞅参与了此次行动。

  魏侈的孙子是魏桓子,他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剿灭了智伯瑶并瓜分了他的领地,形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魏桓子的孙子是魏斯,即后来的魏文侯。

  由此可知,魏氏家族在魏绛之后,一直活跃在晋国的权利中心,并成为其中核心势力,家族的兴旺与晋国的强大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了一起,魏文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政治舞台。

  作为魏桓子的后代,魏文侯继承了家族强悍的遗传基因,他有能力、有理想、更有野心,也有一种别人无可企及的雄才大略。他虽然年轻,但他具备了政治家的潜质和手腕,他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强大国家。

  但他面临的处境却是,三家分晋后,赵氏获利最多,得到晋国北部绝大部分领土,占有邯郸、中牟,发展潜力巨大。东部有新兴的韩氏,势力范围越过黄河和中条山,占据了最为有利的战略位置。而魏国被挤在西南一隅之地,被秦、楚、郑、赵、韩紧紧包围在河东盆地,发展空间狭小。

  作为魏氏家族的后代,魏文侯没有安于现状,他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从黄河以西迁徙到黄河以东,才获得魏国这块封地,才使得魏氏逐渐兴盛。魏者,巍也,大也,高山巍巍,气势磅礴,自己所作所为必须对得起这个名字才行,于是雄心勃勃的魏斯,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正在酝酿之中。

  二、魏文侯的奋进之路

  1.消除内讧,争取和平的内部环境。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互相防范,各有吞并之心。赵国想联合魏国消灭韩国,以取得通往中原之路;韩国想联合魏国消灭赵国,以取得广大的平原之地。但魏文侯头脑非常清醒,韩、魏比起赵国都弱得多,对抗赵国尚且力有不逮,主动攻击赵国的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所以韩魏两国无论谁与赵国联合攻击第三者必是唇亡齿寒,自己最终也会灭掉。

  有鉴于此,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平共处、相互联合、共同向外发展。

  于是魏文侯派出使者同时向赵氏和韩氏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看法:晋地被山带河,比较封闭。只有赵国具备了向外发展的实力,但因身后有韩、魏的威胁,却不敢向外扩张。而韩、魏因为有赵国的存在,同样无法向外发展,所以如果三国内斗,谁也无法壮大,只有和平相处,联合向外扩张才是最终的出路。

  魏文侯的观点得到了赵氏和韩氏的一致认可,他们达成了共识:放弃内斗,各自发展。这个结果对韩、赵、魏三家来说,都极其重要。正是这一共识的形成,才使得三家都消除了后顾之忧,各自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同时开始发展实力,对外扩张,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文侯的主张,改变了历史进程和发展格局,可见其战略眼光之高。

  2.推进变法革新,励精图治将魏国做大做强。

  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促使魏文侯率先在国内推行变法。为了使魏国强大起来,他先是不拘一格任用贤人,他礼贤下士,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投奔而来,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治邺等等。这些出身于小贵族甚至是平民的士人开始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开始发挥作用,世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所代替。接着他用田璜为相改革弊政,以乐羊为将对外攻略,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聘用子夏到西河讲学,传授儒家文化。

  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全面经营,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一跃成为中原霸主,他的做法归纳起来大约有几条。

  ①精耕细作、发展农业。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的原则,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使用效率。为平衡粮价,他还发明了“平籴(dí)法”,很好地平衡了市民与农民的利益,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就此安定。

  ②利用贸易,积累财富。魏国地处四战之地,既是劣势也是优势,魏文侯利用了这个特点,鼓励魏国百姓从事商业活动,将南方的丝绸、北方的皮革、西方的玉石、东方的鱼货互通有无,由此魏国获得了大量财富,国库逐渐充实起来。

  ③制定法律,规范行为。晋国是一个有着法制传统的国家,对依法办事很拥护。李悝主持的成文法在魏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套法律后来也被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所沿用,影响中国了两千年。

  ④名儒讲学,文化渗透。为了攻占秦国土地,魏文侯采用了文武兼用的手法,除了军事打击、政策攻心外,还进行了文化渗透,著名的“西河学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西河学派,魏国取代鲁国成为当时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魏国之所以可以在战国初期称霸百年,一方面固然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用文化吸引人才,也是魏国强大的另一个原因。

  3.对外扩张,拓展疆域。

  由于赵氏在北,韩氏在东,魏文侯斟酌再三,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西南方向的秦国。

  魏文侯二十七(公元前420年)年,魏国任命吴起为主将,西渡黄河,发起了对秦国的战争,魏军节节胜利,夺取大片领土。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4年),李悝率魏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随后吴起率部进入秦国的腹地,渭河平原的咽喉重地郑暴露在魏军面前,秦国举国震惊。渭河平原无险可守,一旦郑失守,吴起便可向西一路平推,兵临秦都雍城,秦国将会有灭国之患。

  于是秦简公一方面调集重兵防守郑,另一方面派出使者请齐、楚出兵攻击魏国,以减轻秦国压力,然而面对魏国的强大实力,这些小手段终究是无用的,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领了西河地区,魏国领土大大扩张,再也不是那个龟缩在河东盆地的弹丸小国了。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的大片土地,魏国在这里设置了上郡、陕等行政机构,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

  秦国被迫在洛水以西构筑防御工事,魏文侯在东岸修建了一条长城,南端越过渭水与阴晋相连,北端到达雕阴城。就此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中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控制秦国,从中谋取暴力,魏国越来越强大,而秦国却越来越被削弱。

  与此同时,赵国在不断衰落。中山国不断对赵国加强攻势,不得已之下赵国向魏国寻求支援,魏文侯同意帮助赵国消灭中山国,但前提是赵国将智地作为魏国攻打中山国的回报,赵烈侯同意了。智地位于魏国本土的北部,是赵国对魏国威胁最大的战略要地,一直以来都是魏国的心病,魏文侯借此机会一举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

  而韩国向南发展的进程也不顺利,郑国与宋国并不是表面那样看起来弱小,久攻不下的韩国也在寻求魏国的帮助,于是魏国出兵攻宋,乘势占领了韩国的河内地,向南打通了出口。

  于是魏文侯在解决西河战事后,向北对中山国发起了进攻,向南则帮助韩国打击宋国,使魏国的势力发展到黄河以南。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7年)魏国破中山国,解除了其对赵国的威胁,同时派太子击来治理中山,并将中山国的灵寿一带封给了功臣乐羊,派乐羊率部驻守中山,任命李悝为中山相辅佐太子,在太子击、乐羊、李悝的治理下,中山局势逐渐稳定,成为魏国最具活力的领土之一。

  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发生内乱,田会反叛并向三晋求援,韩、赵、魏联军出兵齐国,一直打到齐国长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齐国君主齐康王被俘,与三晋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王请求周天子册封三国为诸侯。

  魏文侯四十四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宫殿门前九鼎声响起,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国为诸侯,与晋侯并列。这一年,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记史便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成为诸侯。

  魏文侯五十一年(公元前396年),魏斯去世,太子击即位。

  结语

  这就是魏文侯辉煌灿烂的一生。在战国250余年的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魏文侯在位51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最终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国。更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开战国群雄之先河,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他拜子夏为师,将儒家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之心的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人心的始作俑者,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治国经验,也成为后世中国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除。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