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岳家军是什么实力?宋和金为何都想除之而后快?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岳家军是什么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岳家军实力到底有多强,用战绩和对手对它的评价最有说服力。

  1、战绩,收复建康、挥师北伐、郾城大捷等,为南宋偏安做出了重大贡献。

  2、敌人的评价,当时,覆灭北宋,嚣张不可一世的金军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对岳家军的强大最好的明证。

  金国想除掉岳飞的原因很简单,岳家军在一天,他们就不可能再有消灭南宋的机会,无法做到一统天下。至于南宋朝廷的想法,无非是怕岳飞北伐迎回二帝或者是怕岳飞势力太大怀有异心。

  岳家军的由来

  岳家军是民间的一种口头说法,并非官方名称,也不是一个正式编制。当时习惯以统帅的姓氏来称呼其所统领的军队,比如张俊部可称为“张家军”,韩世忠部被称为“韩家军”,刘光世部被称为“刘家军”等,尤其是岳飞所部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成为南宋朝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世有人以为“岳家军”具有私军性质,是导致岳飞被杀的原因之一,是对历史的不了解所致。当时,南宋政权并不安定,时有义军起兵造反,在被岳飞剿灭后,则其残部精锐成“岳家军”,这个称呼也得到了民间百姓的认可。

  史书记载,岳家军先是以朝廷拨隶为主,相继有牛皋、董先等带兵归正,后陆续收编杨幺等农民起义军,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民军,集合汇成大军,成为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南宋脊梁。

  岳家军的编制及兵力

  岳家军的人员组成大致有四类:

  1、前东京留守司的士卒,2千余人。2、原来投降金军,又归正的士卒。3、各地官军被岳飞收编的士卒。4、农民起义军战败而被俘虏的降卒。第一类老班底随着岳飞长期作战,真正存活下来的只剩数百人;后三类成为岳家军的主要兵力来源。比如,杨幺起义败后,岳飞精选降卒5万之众并入岳家军。这使得岳飞大军扩充到10万人以上,成为南宋朝廷最大的军事集团。

  随着大军的扩充,原先只有十将的编制已经完全不符合编制。因此,南宋朝廷将岳家军将级官员编制扩充到了三十将,编为12支军队,根据王曾瑜先生的《岳飞的部将与幕僚》,设法将二十二名各军统制名单整理出来:

  1、前军 统制张宪 副统制王俊

  张宪是岳家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追随岳飞多年,成为岳飞的左右臂膀。他也是岳飞冤案中最先遇害的两名将领之一。

  2、中军 统制王贵 副统制郝晸

  王贵与张宪一样,加入岳家军时间较早,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他的级别和地位高于张宪,但在岳飞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3、左军 统制牛皋 副统制郭青

  牛皋也是战功卓著的将领,短暂投靠过伪齐,颇好饮酒。

  4、后军 统制王经 副统制李山

  5、右军 统制庞荣 副统制寇成

  右军的前身是岳飞在江淮宣抚司时的旧部,庞荣在岳家军驻屯宜兴时,归入了岳家军的战斗序列,被迁为右军统制。

  6、选锋军 统制李道 副统制胡清

  7、破敌军 统制王万 副统制傅选

  8、游奕军 统制姚政 副统制武纠

  9、胜捷军 统制赵秉渊 副统制崔邦弼或史贵

  10、踏白军 统制董先

  11、背嵬军 统制徐庆 副统制李建

  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最强军。背嵬军战斗力强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军中编有8千余人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是南宋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马军,岳飞也成为南宋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大规模发起骑兵野战的将领,并在于金军骑兵作战时,丝毫不落下风。

  当然,除骑兵外,背嵬军还有步兵。步、骑兵相加,背嵬军大约有兵员两万余人,每每战事胶着时,岳家军必定投入背嵬军打开局面,往往被当作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

  12、水军 统制 杨钦

  岳家军的水军被命名为“横江军”,是岳飞在平定杨幺以后而建立的新军种。规模和战力一直是南宋沿江驻屯水军之冠。

  13、机宜文字 岳云

  岳飞长子,一直跟随岳飞南征北战,后来随岳飞一起被处死。

  正在岳家军不断发展,岳飞已经拟定计划誓师北伐之际,岳家军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战斗力,引起了宋金两国统治者的忧虑,不约而同的有了一致的想法,那就是除掉岳飞,瓦解岳家军,免除后患!

  岳飞之死的原因,一直颇有争议,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都有所论说。概而言之,无外乎以下两种观点:

  1、高宗担心抗金成功,岳飞迎回父兄,皇位不保

  岳飞直捣黄龙,迎归徽宗、钦宗的雄心,正是高宗所担心的。这样的口号在当时响彻朝野,起到了鼓舞民众对金斗争的作用,但在高宗内心,是绝不愿徽、钦二帝平安回到宋廷的。一旦父兄归来,其帝位便岌岌可危。

  早在高宗于商丘即位之初,就有太学生上书反对,他们认为高宗即位不正,待到钦宗有朝一日南返时,该如何处置?高宗的处置是大肆杀戮,由此可知其内心的痛处。

  岳飞之前根本没资格觐见徽、钦二帝,他念念不忘地“迎归二圣”,并不是不忠于高宗的体现。但是,岳飞矢志不渝地坚持抗金复国,反对退让苟合的态度,是与高宗偏安一隅的总体设想相左的。

  说到底,岳飞与高宗的根本矛盾,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当宋金矛盾激化,高宗求和而不可得时,他仰仗岳飞保卫南宋小朝廷。而当金人伸出和谈的橄榄枝时,岳飞就成为赵构所抛弃的对象。

  2、岳飞的强势性格导致了高宗的猜忌

  太祖赵匡胤开国,所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导致了宋代皇帝有提防武将篡位的“遗传病”,且世代相传。

  而岳飞恰恰是一个“刚直、强项”的人物,有些桀骜不驯武将脾气。

  年轻时,身为低级官吏的岳飞因越级上书,反对京师南迁,被革职。刚刚起复,但不久却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带领部属擅自行动。

  十年之后,岳飞官拜太尉,因高宗反悔将大将刘光世的部队并入其麾下,倔强的岳飞,竟向高宗上了乞罢帅职的奏疏,且不等答复,就怒上庐山给亡母守丧去了。最后他的部下质问他:“相公欲反耶?”连属下都认为他是想“与朝廷相抗”,可见岳飞的赌气使性确实有些过了。

  高宗唯恐岳飞深得百姓将士之心,重走太祖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所以给其按上“莫须有”的罪名处置了,“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用在这里很贴切。

  至于金国的想法,当然是想致岳飞于死地而甘心,战场上杀不死岳飞,打不败岳家军,却让南宋皇帝和朝廷中的内斗实现了,偷偷地乐开怀。

  岳飞死后,南宋朝廷丧失了北伐最好的时机,虽然后来也有励志北伐的想法和行动,但再也找不到能力如岳飞般的帅才和强大如岳家军般的军队了,所以直到金被蒙古打的苟延残喘之时,南宋才有机会北伐捡取一点胜利果实,聊表安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