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琅琊王氏的权力有多大?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琅琊王氏的权力有多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说起魏晋时期,我们首先总能想到魏晋风骨,想到那些文人士子潇洒不羁的模样,这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还有个特色就是门阀政治,也就是说大家族崛起掌控了天下的权利。有句诗说的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我们就单说说琅琊王氏。以孝之名

  山东琅琊王氏,本是秦国大将军王翦的后代,王翦曾孙子王元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山东,后面就开始慢慢开枝散叶。到了东汉末年,王氏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东晋王姓能够成为第一大家族还得从王祥开始算起,王祥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后妈总是对其各种挑刺,二十四孝中著名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

  王祥的父亲一直是个隐士,躲避朝廷邀请他当官。王祥受父亲的影响,也带着弟弟和后妈隐居了二十年,因为东汉末年,时局太乱,还是躲着保命毕竟好。

  或许老天注定要让他出山,在他36岁之际,从泰山太守位子调到徐州刺史位子的吕虔,听说了王祥的名声,于是多次请求王祥出来从政。王祥本不乐意,但是经不住弟弟王览一通劝。虽然两人同父异母,但是弟弟王览对王祥特别好,曾经还主动替王祥试毒,因为他老妈太讨厌这个非亲生子了。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王祥答应了出山从政。

  王祥不仅孝顺,人品特别好,还能力非常。到任后立马就把徐州治理的仅仅有条,达到了夜不闭户的地步,时人都夸“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别驾是他的官职名。

  此后其出色的能力和人品,让其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从东汉到西晋,历经三个朝代,都对他尊敬有加。即使他对司马昭横眉冷眼,不行跪拜之礼,司马昭依然对他乐呵呵的。到了司马炎建立晋朝,王祥提出回家养病,依然被晋武帝坚决否定了,朝中有大臣对王祥有非议,司马炎依然对王祥尊敬的很。并且对他加官进爵,待遇好的那是没法儿说了。

  这就是人格魅力啊,德高望重。所谓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王家子孙这时候开始飞黄腾达起来,因为司马炎给王祥封了个公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其弟弟王览顺理成章的也成为了朝廷的一份子,王导就是他弟弟的孙子。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其弟弟王览也是个品行优良的人。两个长寿的有能力之人,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无数财富。王祥活了八十多岁,王览活了七十多岁,为王家子孙掌握荣华富贵奠定了基础。

  王祥卧冰求鲤时局动荡

  正是祖辈这样的贤能,让琅琊王司马睿与王导成为了发小。王导的父亲王裁是个将军,可以说是弃文从武了,在那个乱世,有点儿武力值还是比文弱书生好一些。或许受遗传的影响,让王导是能文又能武。他年轻之时就有高人说他是个将相之才,后来果然应验。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刚开始还是有点作为。可惜后面就屡出昏招了,导致了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也趁势入侵,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最终导致西晋灭亡,西晋也就短短存在了51年。

  八王之乱后,王导看清了时局的变化,极力劝琅琊王司马睿回到封地,以待时变。后来又建议司马睿南渡建康,笼络江左士族,为大事做准备。

  果然没多久,西晋最后一任国君死在了胡人的手上,司马睿顺势就在建邺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

  稳固江东

  衣冠南渡之后,人心并未稳。一来江东也是氏族林立,不是那么轻易就听话的,史书记载“吴人轻锐,易动难安”;二来南迁而来的那些氏族也没那么听话。也就是说,司马睿的皇位随时都有可能倾覆。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各怀鬼胎。

  导致江东士族不待见皇室其原因之一是在西晋时,南方人大多受到排挤,入仕途无门,所以怀恨在心。现在出事了,知道巴结了,天下间谁有那么善良。

  首先他开始拉拢江东名士顾荣、贺循等,让名人起带头作用。在进驻建邺的那一年,这些名士就不满当时的统治江东的陈敏的暴虐,在东海王司马越的联合之下,顾荣等人除掉了陈敏,这才有了南渡的基础。

  其后王导在暗中观察了一月之久,因此他拉拢江东人士,诸如顾荣等,江东士族一看连名人都心甘情愿尊司马睿为帝,于是纷纷依附。所以举贤任能,尊敬任用当地人为官,慢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后他又大力宣扬节俭,教化民众。因为在西晋时期,朝廷内外奢侈成风,人们争相炫富。我们常说富比石崇,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物。在宣扬节俭之后,就可以广推儒家的忠义、忠君等思想了,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所谓教化成俗,让人们慢慢形成一种习俗。东晋能够再屹立一百来年,这一点其实相当重要。

  另外一点就是以身作则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曾经举荐了一人去平定反叛,但是此人却失败了,王导觉得这是自己的罪过,识人不明,导致朝廷蒙受损失,于是极力为自己加罪。

  兄弟对决

  人一旦有权了,野心也就大了,王导的堂兄王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王氏家族扶立司马睿建都建邺之后,手握兵权的王敦野心就开始膨胀了。当时王导主内政,王敦外掌兵。一时之间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有了兵权的人是很可怕的,王敦开始私自任用将领,完全不经朝廷同意,晋元帝司马睿那个怒。一边想办法,一边去削弱王氏家族的权力,王导就是这个时候被疏远了。后来王敦的欲望达到了再也控制不了的地步,悍然发起了叛变,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对建邺的攻击,这完全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王导作为同族,率领家族二十几个后生连日上朝求死。本来也是要被处死的,但是晋元帝念及他是个忠臣,而且此事确实与他无关便饶恕了他。

  王敦军权在握,士兵都听他的,所以他很是顺利的攻破了建邺,并顺利掌控了朝政。这个时候堂弟王导的劝谏已经没有作用了,从来利欲熏心,有几个人能够回头的。

  王敦执掌朝政之后,大力诛杀不听话的,当然自己家族的人没有痛下杀手。后来王敦又图谋篡位,晋元帝直接被郁闷死。而他则在武昌遥控指挥,为所欲为。

  晋明帝司马绍也是个猛人,曾经想亲自讨伐王敦,但是被人制止了。他即位后,便命王导为大都督,统帅三军,去征讨王敦。兄弟俩就这样战场相见,但早已不是了一家人。

  或许一切都是天意,王导起兵征讨之时,王敦也恰好病了。消息传来,晋明帝立马想出了个主意,假传王敦已经病死了,从而提振军心。王导也故意率宗族子弟进行发丧,一时之间军心大振。

  凭借着士气,王敦所部一路溃退。王敦自己最终还是病死在途中,他一死,军心也就散了,灵魂人物已不在,哪还有心思抵抗的。

  这场动乱就这样宣告结束,而王导不仅官复原职,地位更进一步。不仅加封太保,还可以提剑上殿,工资啥的也都上了一个档次。

  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持续了二十多年。一则这是王家人的努力,虽然出现了王敦的叛乱之举,但是王导却深明大义,稳固了朝廷的政权。二来,与王导的人品与忠义离不开关系,尽管身居高位,却一心为政,更是大义灭亲。也可以说是这点让其他士族放心,王敦被灭之后,他能得到那么高的赏赐以及晋明帝对他的尊敬就能看出来。如果他要专权就没有后面的太后的家族庾氏专权不可一世的行为了。

  庾氏专权引发苏峻之乱,王导也被迫逃亡,而他早被庾亮解除了大司马之职,只能逃命了。苏峻之乱后,晋帝又给他封各种官,发生堂兄王敦的事其实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极力推辞,在这权力中心,最好就是远离不参与,但是奈何晋帝就是不放他走。

  虽然位极人臣,又是丞相又是啥的,皇帝对他更是百般尊敬,甚至可以去皇陵拜祭,这项殊荣可是史无前例啊。虽如此,但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心,时刻铭记自己的忠贞。而且他的心也不在此了,也不管什么事儿了,或许这就是活明白了吧!

  俗话说以富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不衰。琅琊王氏的后代,出了一大批名人,包括92位宰相以及六百多位名士,可谓相当了不起了。这样的风骨,这样的人品和家风,才是真正的魏晋风骨吧!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