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大唐续命100年的唐宪宗李纯,是什么结局?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大家好,说起唐宪宗李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国历史上为了加强皇权统治,维护统一,进行削藩的皇帝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汉景帝削藩失败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接受经验教训后实行怀柔削藩政策,以推恩令的形式推动着削藩工作,解决了诸侯国各自为政,拥兵自重的局面,从此使大汉走向富国强兵之路;明朝建文帝削藩失败,导致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夺取了皇位,这是最失败的削藩案例;大清的康熙撤三藩,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大藩王,才使大清完全立稳中原,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繁荣的社会。

  还有一个朝代,曾进行过两次削藩,一次是短暂的成功,另一次是彻底的失败,无论是成功和失败,这两位皇帝都被太监宦官所害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葩。这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呢,他们就是唐宪宗李纯和唐文宗李昂,本篇文章先讲讲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削藩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呢?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削藩还是改制,领导者都要有对全局的掌控能力,要有对各派势力纵横捭阖的驾驭能力,汉代的“昭宣中兴”中,正是汉昭帝和汉宣帝有效地平衡和分散各方势力,韬光养晦保存实力,他们先是依赖权臣霍光,通过霍光来制衡其他各派势力,当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抓住有利时机果断采取措施,灭掉霍氏集团,但是并没有对霍赶尽杀绝,此举既赢得了人心,又稳定了朝政,使大汉得到经济中兴。

  唐宪宗所面临的局面与汉武帝进行的推恩令,和昭宣二帝极其相似,并且还要复杂,唐宪宗当时面临着藩镇、太监宦官、官僚集团三大势力,唐宪宗以自己娴熟的手段平衡了各方力量。

  唐宪宗以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为目标,以振兴大唐为己任,上来之后,加强皇室权力,在十多年中先后平服了数十个藩镇,削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唐宪宗的决心和勇气是密不可分的。

  唐宪宗有谋略,方法得当,他吸取汉武帝的经验,采取有易到难的方针,恩威并施,并不搞一刀切,避免激发矛盾,他先收复兵家必争之地绥夏,再收复财赋来源的重镇,增加军饷来源,在平定过程中,注意分化瓦解敌军,实施各个击破的原则,防止敌军抱成团。唐宪宗军事指挥能力不强,但是他能积极吸取各方意见,知错就改,不断地纠正决策的失误,最终取得胜利。

  此外,唐宪宗还有一定的选能任贤能力,他用人基本原则就是“任人唯贤”,特别重视文人宰相的作用,唐宪宗在削藩过程中,先后重用杜黄裳、武元衡、裴度等智勇双全的人才,这也是唐宪宗能够成功削藩原因之一。

  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中兴明君,他是唐朝除唐太宗、唐玄宗之外第三个最杰出的皇帝,他被誉为中兴之主,为唐朝续命了100年,却被被太监设计害死,儿子成为皇帝却不为他报仇,还提拔凶手。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唐宪宗虽然在治国上取得一定政绩,但是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却是一个失败者。

  唐宪宗本想把皇位传承给二儿子李恽,李恽母亲出身卑微,没有背景,深受唐宪宗喜欢,爱屋及乌,唐宪宗也钟情于二儿子李恽;三儿子李恒母亲背景十分强大,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李恒的母亲是郭妃,郭妃的爷爷就是在安史之乱中挽救大唐的郭子仪,郭妃趾高气扬,控制欲极强,唐宪宗为了不让郭妃成为皇后,竟然十五年不立皇后,为的就是避免李恒成为太子继承皇位。唐宪宗为了防止李恽被人陷害,特意让太监贴身防护,弄得李恒无从下手,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李恽不是太子,却被李纯早已认定为储君。

  宫中不可一日无储君,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唐宪宗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然而,天不假年,太子死后,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郭氏联合大臣胁迫唐宪宗立李恒为太子,万般无奈情况下,李恒被立为太子;然而宦官却暗中拥护李恽为皇帝,并且得到了唐宪宗的支持;这个计划被李恒的贴身太监王守澄发现了,王守澄为了能够拥立自己主子李恒为皇帝,暗中策划杀害唐宪宗。

  而此时,唐宪宗完成削藩之后,实现元和中兴,以为大功告成,就开始骄奢放纵起来,唐宪宗此时的表现和唐玄宗如出一辙,半世英明半世昏庸,开始寻找不老药,迎奉佛骨,性情变的暴躁,时常责罚宦官和宫女,使得宫中人人自危;而此时,在王守澄的操作下,宦官陈鸿志用毒药无声无息地毒死了唐宪宗,使的李恒顺理继位。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陈鸿志和王守澄却以拥戴有功名义得到了提拔和奖赏,唐宪宗为大唐中兴操劳半辈子,以一己之力为大唐续命100多年,到头来竟是这样的下场!唐宪宗死后,大唐命运彻底被宦官控制,元和中兴也成为大唐盛世的回光返照,从此大唐一蹶不振。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