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称帝 曹操是不敢还是没有那个心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对曹操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曹操的赞许。从曹操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完全完成了自己成为帝王将相的理想。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驾汉献帝迁都至许昌开始,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绝对优势的条件,更是把他的权力一点点推至顶峰。

  随着曹操实力的不断增强,汉献帝傀儡皇帝的角色愈发明显。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经汉献帝授权可以使用皇帝才能使用的旌旗;五月,曹操又修建了只有诸侯才有权享受的宫殿;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汉献帝又批准曹操可以头戴只有皇帝才能佩戴的悬垂十二根玉串的皇冠,乘坐专门的套六匹马的金银车,同时,还加封他的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

  这一切行动表明,曹操已经完成了称帝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可是,在曹操生命最后的两三年间,原本几乎年年有“进度”的篡汉称帝进程却戛然而止了,为什么曹操至死也没有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而是交给了他的儿子曹丕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曹操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一直说了十年,如果突然改变主意,篡汉自立,不仅会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不利的影响,还会遭到自己手下拥汉派的强烈反对。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二、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这句话,亦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其三、“风云波谲”的未定以及“天意民心”的不足,曹操不得不中止了称帝的进程,一方面为了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跟刘备争夺汉中之地,希望能解决形势上的风云波谲;另一方面趁机抛出了“吾为周文王矣”的全新政治阐述,以期补足自身在天意民心上的“正当性”。

  其四、年事已高的曹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自愿放弃了称帝的想法。

  最终,曹操死后被即帝位的曹丕追封为魏武帝,如果曹操有司马懿那么长命,也许他也想自己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吧。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