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关羽在荆州陷入绝境,刘备当时在干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关键年份,堪称三国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自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平分天下,蜀汉和东吴两个弱国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然而这种三足鼎立的战略平衡态势却在这一年被打破。

  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刘备发起争夺汉中之战,并在定军山之战中大破曹军,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蜀汉得到继益州、荆州之后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汉中。蜀汉发展至此达到鼎盛阶段。当年八月,镇守荆州的关羽也发起北伐,猛攻曹魏重镇樊城。

  关羽的北伐之战,用四个字形容:虎头蛇尾。战役初期,关羽势不可挡,所向披靡,并一度水淹七军、生擒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威风不可一世。但紧接着形势急转直下,最坏的局面出现了。

  蜀汉的盟友孙权对荆州地区垂涎已久,眼看关羽带领主力北上,后方空虚,于是见利忘义,派大将吕蒙趁虚而入端了关羽的老巢。失去了根据地的关羽顿时腹背受敌,陷入极度危险局面。征战一生的关羽,此次未能平安渡劫,在魏吴两家前后夹攻之下落荒而逃,全军溃散,在临沮遇害。

  《三国志》等历史资料记载显示,关羽的北伐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坐镇益州的刘备的动向,显得十分反常。建安二十四年八月中,关羽开始出兵北伐,战斗一直持续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差不多六个月的时间内,关羽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益州的刘备却始终作壁上观,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参战。

  关羽虽是威震一时的虎将,但仅凭荆州军团的力量挑战强大的曹魏,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刘备的策应和支援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傻子也能看出来。但善于用兵的刘备,此次却一反常态,自始至终按兵不动,关羽从出兵到败亡,大哥刘备一直在一边看热闹不出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因为刘备和关羽距离太远的缘故。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刘备所在的成都,距离关羽所在的荆州,实际距离大概1000公里左右,古代驿站传递紧急军情,一日一夜可以跑500里以上,1000公里用4到5天足以跑完全程。

  关羽上报的军情,用四五天时间就可送到刘备手中。刘备再进行一番调兵遣将,如果从成都大本营出兵,乘坐战船顺长江而下,按时速20公里计算,一昼夜可行400多公里,最多三天就能从成都抵达荆州战场。因此距离远完全不是理由。

  即使刘备嫌距离太远,从成都出兵多有不便,他也完全可以下令,让驻守上庸三郡的刘封出兵支援关羽,因为刘封距离荆州战场只有600里,完全可以对关羽进行必要的策应支援。然而当战役进行到尾声阶段,关羽派人向刘封求救时,刘封却根本没有接到刘备的出兵命令,因此只能拒绝关羽的求援。

  在为期六个月的荆州之战中,刘备对关羽无论通讯、指挥、策应、出兵救援,都有充足时间。然而刘备却硬是袖手旁观,自始至终在一边看热闹,坐视关羽兵败身死。

  由于相关史料缺乏,刘备不肯出兵救援关羽的原因,成为一个永久谜团。后世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章太炎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得出一个观点独到的结论。

  章太炎认为,“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士,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他认为,关羽功勋卓著地位尊崇,手握重兵,坐镇荆襄重镇,且生性狂傲不羁,已经隐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刘备在时尚且能勉强镇得住关羽,如果刘备死后,无论诸葛亮还是刘禅,都驾驭不了他,可能会导致蜀汉分崩离析或者内战的严重后果。因此刘备才会不惜以荆州作为陪葬品,借助他人之手杀死关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章太炎的这个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关羽前期虽对刘备忠心耿耿,但后期已经明显露出居功自傲、与刘备分庭抗礼的苗头。《三国志》记载,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派使者费诗前去荆州加封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却认为功高盖世,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并且“不肯受拜”,拒绝接受刘备的加封,幸亏费诗能言善辩,勉勉强强才说服关羽。

  身为臣子却嫌弃主上赐予的官职小,并明目张胆拒绝接受,关羽这种行径已经等同于抗命不遵,完全不顾蜀汉的国体和刘备的尊严。刘备在世他尚且如此嚣张,刘备百年之后蜀汉还有何人能驾驭他。因此章太炎的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刘备不出兵支援关羽,有极大可能是在借机铲除关羽。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