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元朝派来的使者,朱元璋为什么要留下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明初有个叫张昶的大臣,因为他非常熟悉典章制度,因此朱元璋很器重他。毕竟明朝初年,国家初创,确实需要这样熟悉典章制度的人才。所以朱元璋重用他,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过,刘伯温却对朱元璋说,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不能重用。那么,为什么刘伯温却对朱元璋说这样的话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张昶,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他本来是元朝的户部尚书,后来元朝在南方失败,当时朱元璋已经打败了陈友谅,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自称吴王。不过元朝在北方还保存着自己的实力,他们还占领着大都,而且以扩廓帖木儿为代表的元朝地主武装,还有非常大的实力。元朝还试图招降朱元璋。因此,专门派户部尚书张昶为使者,到南方招降。

  张昶到南方后,不但没能招降朱元璋,反而被朱元璋招降。朱元璋把他留下下来。张昶没办法,也只能留下来。

  朱元璋之所以要留下张昶,就是因为张昶是一个能臣。他才思敏捷,口才极好(也正是这个原因,元主才派他到南方招降朱元璋),更重要的是,张昶作为元朝户部尚书,有一肚子的学问,尤其对各种典章制度非常熟悉。

  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在开始谋划将来建国的事情了。要建国,就需要规章制度。作为熟悉规章制度的张昶,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比如五代时期有个大臣名叫冯道,就是因为他自己非常熟悉典章制度,在五代那样一个武力当政的年代,懂得各种典章制度的人是非常少的。而朱元璋本来起于草莽,更加不懂得什么典章制度。因此,对于想建国的他,给国家制定规矩的渴求欲望,显然是十分强烈的。

  朱元璋给张昶封的是参知政事。这个官是副宰相,官职并不小。而且张昶这个人很有决断,做的很多事情,都让朱元璋很满意。同时,朱元璋给他安排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让他管理新朝廷典章制度的制定。张昶也很积极地做这件事。

  不过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让本来就很多疑的朱元璋产生了警惕。因为朱元璋发现,张昶在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时候,认为法律应该严厉。只有严厉,才能把天下治理好。除了制定规章制度追求严厉以外,还有一件事也引起了朱元璋的警惕,就是张昶给朱元璋上表说,朱元璋既然把国家打下来了,就应该及时行乐。毕竟人生苦短,何必辛苦操劳呢!

  朱元璋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他在民间流浪的时候,听过不少历史故事。尤其是赵高乱秦的故事,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耳熟能详。所以,他感觉这个张昶给他的建议,有点像赵高。于是就对刘伯温说,这个人的这些做法,怎么这么像赵高呢?刘伯温当时对他说:“诚如圣见,必有使之者亡。”

  当然了,虽然朱元璋对张昶很怀疑,但是他依然没有打击张昶。

  那时候,元顺帝派张昶到吴国(明朝)后,见张昶迟迟没有回来,以为张昶已经牺牲了,然后就对张昶的祖先进行封赏,希望张家能够获得福荫。

  应该说,这件事朱元璋是知道了的。因此他继续试探张昶,准备放他回国。张昶见朱元璋要放他回去,于是就暗中让人给元朝带信去,向元朝表忠。这件事本来很隐蔽,不过,朱元璋的宰相杨宪利用张昶生病的机会,到张昶家里,把这封给元主的信搜了出来,交给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把张昶抓起来,让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张昶在审问的过程中,写了“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八个大字。这样一来,朱元璋就知道这个张昶确实是元朝派来的奸细,非常生气,于是说了一句“彼决意叛矣,是不可赦”,然后把张昶杀掉了。

  这件事,虽然在《明史》中是有定论的,不过,考虑到明朝初年高层的政治斗争极为激烈。尤其是宰相之争。张昶本来和李善长、胡惟庸关系极为密切,而李善长、胡惟庸又和刘伯温、杨宪是有矛盾的。尤其是杨宪利用张昶生病的时候,到张昶的家里去,把张昶给元主的信偷出来。这件事是让人很怀疑的,张昶的府上那么大,这样重要的信,自然是极为隐蔽的。为什么杨宪却能够偷出来呢?

  再说了,当朱元璋审讯张昶的时候,他竟然写了“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几个字,感觉并不像是张昶写的。一个人被抓起来,却还写那几个字,还是不温不火的几个字,怎么可能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