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康熙的传位诏书写的谁?雍正有没有篡夺皇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雍正这皇帝,比起被后人夸了又夸的老爹康熙,和风流绯闻不离身的儿子乾隆来,存在感实在是不怎么高。

  世人只知康乾盛世,却不知康熙朝晚年已有衰败之相,如果没有雍正在中间力挽狂澜、改革弊政,这盛世难以维系。没有雍正攒钱,乾隆还想六下江南,到处拈花惹草?美得他。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孟森曾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这话看来夸张却是事实,据说十多年的执政生涯平均他每天只睡4个钟头。雍正真的太忙了,完全是个工作狂,后宫都不常去。

  康熙、乾隆很长寿,康熙享年69岁,乾隆享年89岁,雍正却只活到58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门心思扑在政务上,把身体弄垮了,又为了提神服食丹药,丹药都是有丹毒的,白瞎了长寿基因。

  这样一位少见的勤劳皇帝,人们说起他来最大的印象,却是得位不正,各种雍正篡位的版本,可谓是层出不穷。

  民间传闻,康熙驾崩前,留下的遗诏是“传位十四子”。

  十四子指的是胤禵,雍正唯一的同母弟,同时还是雍正的劲敌。康熙晚年极为喜欢胤禵,封其为大将军王,让他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准噶尔。这样的人事任命,一度被解读为康熙传位给十四子之前的“镀金”。

  康熙去世时胤禵还在西征,未能及时回到京师。而雍正勾结传旨的顾命大臣隆科多,将“十”改成“于”,遗诏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雍正矫旨登基。

  但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满清的正式文件都是满、蒙、汉三语并行,汉字的“十”固然可以加一横改成“于”,满、蒙却不行,压根改不了。矫旨之说,乃是子虚乌有。

  况且那时“于”通常写作“於”,怎么改?

  当然了,会有这种谣言,倒也不能怪人们想象力太丰富,雍正的登基的确存在一些疑点。

  比如,雍正七年时,他宣称有7位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听遗诏。但那时在康熙宫中的传教士们,都说只有隆科多一人承诏,而且皇子们有的被圈禁,有的已身死,活着的也不敢站出来反对,等于是缺少重要的目击证人。

  还有,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表现得也很怪异。

  雍正继位后,她竟然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大力拆雍正的台,暗中逼着雍正给小儿子胤禵让位,口口声声说雍正抢了胤禵的位子。遭到拒绝后,已升级为皇太后的乌雅氏痛苦郁闷,想为康熙殉葬,以表达对雍正的不满。被宫女们拦住,但当年就病逝了。

  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乌雅氏的行为。

  雍正出生时她位份还低,没有权力抚育自己的孩子,雍正被抱给后来谥为孝懿仁皇后的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对雍正很慈爱,雍正也和她亲近,和生母反而较为疏远。

  生胤禵时,乌雅氏已被封妃,能抚养儿女了,自然和胤禵母子情深。可能在乌雅氏心里,雍正是佟佳氏之子,只有胤禵才是自己的儿子,才会一直为胤禵着想。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心的父母也不少。

  被自己的母亲厌恶,这对雍正应该是很大的打击吧。更严重的是,这似乎从侧面证明了雍正篡位,因为就连他的生母也是这么说的,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雍正气得半死,后来专门编著了一本名叫《大义觉迷录》的书,其内容主要是针对他即位以来的种种流言,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等等,一一进行辩解。他还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向百姓讲。

  皇帝亲自下场撕,这在中国历史中还是头一份。乾隆大概觉得老爹玩的这一出,实在是太掉价了,顺带着还会影响他这个做儿子的皇位合法性,多疑继位后马上禁止发行和刊印。

  说回雍正,他登基的个中真相如何,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中间或许用了一些手段,但雍正不算篡夺皇位,康熙选中的继承人很大概率就是他。

  为啥?因为他最合适。

  分析一下,康熙想给清朝安排什么样的未来皇帝?急着上位的不能要,这会让康熙感觉到威胁。单凭这一条,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八皇子胤禩就得出局,他们都太急切了。

  在朝中关系太广、威望太高的也不能要,他还活着呢,儿子们结交朝臣是想干什么?胤禩所代表的八爷党再次出局,大臣们越喜欢胤禩,康熙越讨厌他,才会骂他辛者库贱婢所出,大力压制。

  而雍正摸清了康熙的心思,将“不争是争”贯彻到底,摆出不结党、不营私、不争位的姿态,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康熙交给他的各项任务,树立实干家的形象。也可能他本来就擅长实务。

  康熙不是老糊涂,他明白清朝需要什么样的君主。夸夸其谈的不行,只会玩嘴上功夫的不行。

  雍正务实、坚定、勤勉,早已被康熙看中,对胤禵的特别宠爱,大约是因为他是雍正的同母弟,想将他培养成雍正的助力。可人心难测,皇权动人。胤禵不服,胤禩也不服,雍正和他们彻底翻脸。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