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春秋时期霸权轮换,齐国衰落晋楚崛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0浏览:34分类:历史

  在春秋时期,各霸权国大多以打着匡扶周礼为旗号,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对各国发号施令,充当警察角色,对那些公开和严重地违反周礼的国家进行讨伐,对外部进行侵略战争或防御战争,保卫华夏诸侯国的共同利益,或动之以武,或进行武力威慑,或进行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或诱之以经济利益,采用各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体系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护在一定时期内也给各诸侯国带来共同的利益。

  但并非所有的诸侯国都愿承认这种霸权国的地位并服从其领导。因此从开始就有一些强大的国家与其争夺霸权,直到原来的霸权国衰落新的霸权国出现。由于当时许多诸侯国的实力和基础大体相当,没有一个国家能长期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这时的霸权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超级大国的地步,各国的实力悬殊并不很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新的后起的霸权国家,形成了春秋时期的霸权的轮换。

  齐桓公时的齐国只称霸了几十年,后来相继出现了晋文公和晋悼公。晋国在齐桓公称霸时,也有向齐挑战之心。晋国利用齐国一心对付楚国的挑战的时机,致力于发展和壮大自己。公元前658年以前,晋国已经灭掉了些北方的小国,如骊戎国、魏国、霍国、耿国等。晋国的兴起的主要标志就是公元前655年晋国先后灭亡了邻近的两个小国,即虢国和虞国。

  晋献公制定了由远及近的战略,决定先向远方的虢国进攻。晋国为此向虞国借路,虞国大夫宫之奇当时劝谏虞国国君说,指出虢国是虞国的屏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灭亡,对晋国不可以敞开门户,对入侵者不可以因习见而不经心。借给一次已是过分,再借一次更不可以。俗语说“辅(面频)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正是虞与虢的关系之谓也。

  可惜處君不听,借路与晋,晋国在灭亡了虢国后不久,也顺路在回晋国的途中灭亡了虞国。开始,晋国还有些忌讳国际社会的谴责,不敢太公开张扬,还替虞国向周王室交税,过了不久,晋国一看国际社会没有反映,就正式把虞国和虢国的土地完全吞并于晋国。当齐桓公在公元前651年召集主要诸侯国在宋国葵丘会盟时,晋献公以忙于国内事务为名,不出席这次盟会。

  到了公元前649年,新上台的周襄王就承认了晋国的特权地位,向晋惠公赐物表示对他的信任,并默认晋国对周围小国的吞并。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周王虽然往往要借助于大国的支持才能存在,但有时也会与霸权国产生矛盾。为了制止霸权国权力过大,有时候周王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制衡霸权国。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因记恨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许、曹诸国在卫国的首止盟会上商议立周太子郑一事伤害了他的权力。

  于是在会议进行时派大臣会见郑文公,让他背叛齐国,支持他与楚国结盟,与晋国友好,但郑文公不愿得罪强大的齐国,就在会议中途丢下军队,只身逃回郑国,不参加结盟。但这样还是受到以齐为首的六国联军的讨伐。在齐国的霸权衰落后,出现了新兴国家争夺霸权国家的局面,有了晋国这新的超级大国取代齐国霸权。宋国是一个中等国,本无资格做盟国,但由于齐国霸权衰败后出现的混乱局面,也曾一度想出来做盟主。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他的五位公子争做太子,发生内乱,齐国大乱,逃到宋国的齐公子昭在宋国支持下,回国抢权,宋襄公率宋、曹、卫、邾四国联军大败齐军,立公子昭为齐孝公,然后从齐国撤军。这时候,春秋各国中,可以继承齐国霸权的国家,在西部有秦国,西北部有晋国,南方还有楚国。这三国实力不相上下。而当时的宋国力量并不很强大,但由于齐国这个霸权国家的衰败,特别是齐国霸权后时期的楚国、晋国都还没有准备好做霸权国。

  而另一个强国秦国一直是一个孤立主义的大国,忙于在后院的扩张,因此一时出现了霸权国的空位时期,这使得宋国这样的小国,也居然有机会想尝试霸权国的滋味。宋襄公自认为能打败齐军,霸权非宋莫属。因此他在公元前641年主持曹、邾两国盟会,并因为另一小国曾国国君没有赶上这次盟会而要把其作为祭祀的献品,这一做法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他们说,过去从来没有过以人作为献品来祭祀鬼神的,更何况是一位国君,用这样的办法来“求霸不亦难乎(不是太难了吗)?得(好)死为幸(就不错了)”。

  宋国还因为另一盟国曹国国君在盟会时不尽地主之谊赠送粮食,而派兵包围了曹国的国都,相比之下,人们怀念齐桓公做霸主时期为各国做的一些好事,如保存了卫、邢等将要灭亡的国家。这样,宋襄公的霸权还没有建立起来就遭到了各国的反对,一些国家自愿地联合起来,在这年冬天,陈、蔡、楚、郑、齐五国首先结成了联盟,重申齐桓公做盟主时的一些原则。

  到公元前640公元前639年,宋国公开谋求霸主地位,他向齐国和楚国提出了让宋国做盟主的要求。两国表面答应了宋国。当时有不少的大夫对此不以为然,说“用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众人可以,要众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很少有成功的”。当各国诸侯在宋国盂地会盟时,楚成王拘捕了宋襄公,后在诸侯的调停下才释放了他,但宋襄公并不因此接受教训,率军进攻郑国,与郑国有盟约的楚军救援,与宋军大战,最后在泓水之战中大败宋军。

  宋襄公也于两年后郁郁死去,他的霸权梦还没有实现就破灭了。宋襄公失败的例子说明,争夺霸权本是大国的游戏,以宋国这样的小国参加到这样的代价高昂的游戏中,只能是得不偿失。正如古人所云:“小国争盟(主)祸也,宋其亡乎?(快要灭亡了吧)幸而后败(失败得晚一点就已经是万幸了)”。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争夺霸权国地位的是楚成王。公元前6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曹、许六国联军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于是爆发了春秋时期的楚6国集团与晋3国集团之间的体系内的大战。

  小编觉得其实楚国在这一时期,对原来的秩序和格局早就心存不满,早就存有挑战霸权之心,齐桓公一死,楚国又打败不自量力的宋襄公后,更是加强了楚国争夺霸权国的信心,所以成为后起新兴强国是自然而然的事。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