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吴三桂造反差一点点就推翻清朝 吴三桂最后为何会一败涂地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吴三桂是清朝开国时期的三大藩王(平西亲王吴三桂,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中实力最大的一个。

  康熙十二年,因为藩王势力过大,不利于皇权的统治,康熙遂下令裁撤三藩。此时吴三桂自知自己权力尽失,于是便开始自称为“周王”,总领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随即发布征讨檄文,与清朝彻底决裂。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

  公元1678年,即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但是不久之后,他便病逝了,而他所建立起来的大周政权也在苦苦挣扎三年后被康熙剿灭。

  其实严格来说,吴三桂在这场战争中差点就能灭亡清朝,那为何最后会一败涂地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战略思想错误导致军事失败。

  实事求是的说,吴三桂本来是有可能胜利的,至少他可以划长江或者划黄河为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史就会重新出现南北朝对峙的新局面。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其主要问题就是吴三桂在其军事上没有取得稳定的胜利,而即便是取得一些胜利而又没能持续下去。

  而军事上的失败,则主要就是吴三桂战略思想的错误导致的。

  我们知道,吴三桂起兵的源头是“云南”,起兵之后迅速直插到长江南岸,按道理来说,此时的他应该赶在清兵未集结好兵力之前,迅速渡江。进入到黄河流域,从而截断东南的漕运,并号召起黄河以北的前朝官员响应。

  而只要官员响应,那么百姓们自然而言的也会积极参与进来。这个时候,就能将清朝这个满族 政权孤立出来。进而很快就能够打进京城,迫使康熙退位。

  三藩之乱。

  但很遗憾的是,吴三桂并没有这么做。

  吴三桂选择在湖南停驻,而没有选择进攻。这给清军集结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吴三桂在军事上已然陷入保守主义的深渊之中,而消极的防守政策使得部队的士气一落千丈。

  而此时,康熙采取的是先稳住长江防线,顶住吴三桂的军事压力,并开始从两翼进攻,逐个击破,最后才集中全部兵力进攻湖南。

  但是吴三桂就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时的吴军就像是案板上的鱼肉,任由清军宰割。

  虽然都后来,吴国贵提出了很有战略性眼光的策略——北进计划。但是此时已经是为时已晚!

  吴三桂起兵示意图。

  第二,不懂得把握战机。

  康熙的计划得很好,如果按照此计划严格实行的话,那么对付吴三桂就不用七年这么久。但是康熙所任命的各路主帅,将军大都是一些无能懦弱之辈,他们根本不敢向吴军发起进攻,于是他们就以各种理由延误进军时间。

  这对于吴三桂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天大的战机,如果他能及时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么他就能很快取得胜利。

  但是他却没有好好利用,白白丢失了这样宝贵的战机。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第三,政治上的分散。

  吴三桂的军事集团除了他原先的本部兵马以外,还有耿精忠、孙庭龄、王辅臣、郑茂之等这些军事集团。但是这些不过是表面上的联盟,实际上都是各怀心思。吴三桂后来称帝,其年号,这些军事集团都不认可。

  所以,吴三桂军团与各个联盟军团之间就没能形成集中的统一指挥,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大藩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第四,个人因素。

  吴三桂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先是明朝的大将,镇守山海关,但是因为清军势大,他投靠了清朝。并带兵反攻南明政权,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以明朝大将的身份,开始了对清朝的战争。

  对于这样反复无常的人,他的那些联盟们也是心知肚明。这样根本很难形成统一战线,更不用说取得胜利了!

  总结:

  吴三桂在起兵之前确实势力很大,起兵之后所拥有的战机也很多,但是他却没能好好掌握这些战机,最后导致失败。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他的伙伴们的原因,因为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导致吴三桂军团无法有效的进行组织和领导,最后终于致使吴三桂军团走向灭亡!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