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壹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推动马邑之谋的发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聂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其取代了短命的秦朝,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稳定政权。比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汉朝时期中原地区相对和平,北方崛起的匈奴部落则成为了自身威胁最大的敌人。
从高祖到景帝执政时,匈奴不仅屡次犯我边疆,还妄想通过大军团作战突破代地,进击长安。对于这种情况,经历了楚汉争霸后民力凋敝、百废待兴的汉朝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守势和和亲政策,可惜却没有满足匈奴日益膨胀的欲望。景帝去世后,武帝继位,正是从此刻开始,汉匈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武帝登基后,匈奴立刻派遣使者前来商议和亲,此举的真正目的也是试探武帝未来会对匈奴采取的态度。
其实武帝大可以像过去一样,派遣一些宫女或者寻常女子,携带点汉朝社会多余的物资,便可将此事打发过去,然而这位年少有为的雄主却不想妥协,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朝堂辩论。
大行王恢是燕人,他提出匈奴表面提出以联姻缔结亲善,实则背后隐藏着欲壑难填的物质需求,即使此时的要求得到满足,很快也会背信弃义,所以应当用武力征讨对方。
三公之一的韩安国却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汉军采取攻势,奔袭千里作战,胜利的希望不大,所以应该保持冷静,与匈奴和亲:
在朝堂两大重臣提出意见后,大臣们纷纷站队,出于避免混乱、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绝大多数朝堂势力最终附和了韩安国的建议,最终武帝不得不同意了和亲的建议。
其实绝大多数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武帝之所以将前任数位皇帝不甚重视的和亲拿到台面上讨论,其实就是想打破过去的习惯,听取新的声音,为未来的汉军出塞作战取得法理基础。
然而最终事态的发展可谓是和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驰,逼得他不得不做出妥协,不过这种暂时的妥协也为马邑之谋埋下了伏笔。
二、 马邑豪强突然提出灭匈奴良策
就在和亲的第二年,马邑的一位豪强聂壹突然上书,称自己久居边疆,熟悉匈奴人的性格,因此有战胜匈奴的良策:
聂壹是何人也?他是马邑的一位豪强,在当地颇有实力,和地方官有交情(不超过郡守级别),同时又和匈奴人有生意来往,算得上是对汉匈双方都有深入的了解。
仔细分析聂壹的建议,其实并无过人之处,只能算是效仿前人,抓住匈奴人贪婪的性格特点,以财物辎重为诱饵,以间谍加强对方的信任,将匈奴大军引入包围圈后分化歼之。
如果我们单纯地看待聂壹的行为,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一位怀着强烈爱国热忱的边疆百姓,虽然为了生存和匈奴经商,但是仍然希望为国解忧,帮助国家彻底消灭匈奴这一顽疾,因此穷尽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提出了自己能力所及的一条建议罢了。
单从政治层面和军事层面来说,聂壹能想到的,朝堂上的能人们都能想到,并且只会比他想的更周全更详细,毕竟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很难和经历过七国之乱的汉军宿老相提并论。像聂壹这种忧国忧民者,每朝每代都有不少,而他们的呼声根本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传入朝堂,往往在一段时间之后便偃旗息鼓了。
诡异的是,平民聂壹的这条建议,居然层层上报,最终传到了武帝的面前。
就算聂壹爱国心思日月可鉴,然而他的建议注定只能成为一张废纸。虽然他可能在当地的官吏系统中有点名望,但是没有通过汉朝察举制的他,高度也只能停留在地方层面了。
往前推几百年,春秋战国的"士"阶级或许还有以一己之力影响国家走势的可能,不过在诸侯混战时期,那些国家的体量都是小国,无法和完成大一统的大型帝国相提并论。打个比方,楚国、晋国都是非常大的诸侯国,可是将其他国家捆绑在一起,体量要超过这两者许多,所以比起其他势力,这类大国仍然显得小。
经过秦末和汉初的发展,爵位制度的根深蒂固造就了一批豪族,并且其后代直接成为了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人,彻底断绝了平民的上升渠道,当年天下出仕的"士"阶级开始向门阀势力过渡,在时代的大潮下,个人的影响力几乎微乎其微,只有抱团取暖的门阀家族,才能凭借其几代人奋斗编制的关系网,可以在朝堂上发声。
因此像聂壹这般所谓的豪强,无论他在地方上的势力多么强大,拿到长安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小到朝堂势力都懒得看他一眼,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聂壹的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此事,而他本人不过是某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政治工具罢了。
当聂壹的建议提到武帝面前时,和上次一样,后者又举行了朝堂辩论,参与双方仍是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尤其是王恢和韩安国,都是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各抒己见,引经据典,争论不下,周围附和二人的声音比比皆是。
在连续经过三轮辩论后,双方仍然处在僵持状态,就在王恢清清嗓子打算拉开第四轮辩论的序幕时,龙椅之上的汉武帝突然拍了桌子,给出了盖棺定论。
武帝最终选择了支持王恢决斗和匈奴展开决战,这个态度令人感受到了一丝诧异,要知道王恢的外交尊严,韩安国的成本思维其实各有千秋,双方不分高下,而且王恢提出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即足以致胜"的言论其实是很荒唐的,和战争规律背道而驰。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下,武帝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足以说明其作战意愿之强烈,已经不是通过辩论可以改变的,在联想到整件事情的导火索聂壹上书,那么这位马邑豪强背后的推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