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武王死后,他把王位传给了谁?是秦昭襄王,还是宣太后娇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秦武王死后,他把王位传给了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宫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代表秦地的龙文赤鼎,不慎砸断双腿,失血过多而亡。秦武王举鼎的孟浪行为,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自量力的愚蠢行为,而秦武王本人也因此被嘲笑了两千余年。在许多人眼中,秦武王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是一个只知道蛮干的莽夫。可被人们忽略的是,虽然秦武王在位仅仅四年,但他却完成了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修田律,改封疆,乃至问鼎于周室,使韩、魏、齐、楚、越皆宾从等诸多大事,这对于许多庸常的君主来说,或许一生也完不成这许多功业,若非英年早逝,秦武王能成就的功业或许不可限量。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秦武王终究是死在了他不甘平凡的性格上,年纪轻轻的他没有留下子嗣,最终他的异母弟弟嬴稷登上了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虽然不及秦武王勇武,却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主,更善于治国,更善于用人。这对兄弟的组合和若干年后,三国时期的孙策与孙权颇为相似,都是勇猛无敌的哥哥死后,将王位传给了更加持重稳妥的弟弟。秦昭襄王一生,将秦国的国势推向顶峰,通过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歼灭六国士卒百余万,将秦国的对手一个一个的打残打弱,将一统天下的七种可能变成一种,形成了秦国一强独霸的局面,为大一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从这方面看,或许秦武王将秦王之位传与秦昭襄王是十分明智的行为,但举鼎绝膑的秦武王,濒死之时真把王位传给了秦昭襄王了吗?还是宣太后夺权之后进行的娇诏?

  在《史记·秦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载:“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秦武王确实是将王位传给了嬴稷,同样的,在《史记·穰侯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可见,秦武王或许真的曾经说过将秦王之位传与公子稷。但此时的嬴稷远在千里之外的燕国,想要继位可以说是千难万险,秦武王为何要选择嬴稷为王呢?两千年后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大抵应该是有两种考虑的:

  其一,秦武王与公子稷是一同长大的兄弟,彼此了解,秦武王明白秦国在嬴稷手中一定会比在自己手中能够更进一步。在战国时期,虽然权力之争十分激烈,也会出现手足相残的事情,但整体来说公子之间相处还算融洽,比后世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要温柔许多,在许多诸侯国内还出现了国君的兄弟成为掌兵的将军或者掌政的相国等。所以,嬴稷的才能如何秦武王应当是清楚的,历史证明,秦武王并没有看错,嬴稷确实是一个有为的君主。

  其二,嬴稷身后的楚系势力庞大,在芈八子、魏冉等根基深厚的外戚势力支持下,嬴稷能够顺利的完成权力过渡,不至于使秦国发生过大的动荡,甚至疆土崩裂,内外不宁,为诸侯所乘,将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积累的大好形势葬送。同样的,历史再次证明了秦武王没有看错,虽然多有波折,秦昭襄王嬴稷最终在宣太后和魏冉的帮助之下,击败了以惠文后为首的魏系势力,平定了以公子壮为首的季君之乱,将秦国再次带入到正轨之中。

  至于秦武王传位与嬴稷是否是宣太后娇诏,这一点应该可以肯定不是,因为在芈八子战胜惠文后之后,想要立的秦王并不是嬴稷,而是泾阳君公子芾。赵武灵王听说此事后,为了达到控制秦国的目的,派楼缓入秦说服宣太后,立宣太后的长子,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新秦王。后来赵武灵王又派赵国大军亲自入燕,接回公子稷,又巧妙的将他送到咸阳,秦昭襄王才登上王位。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