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韩信是被谁杀死的?其实表面上是吕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古代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兵仙”。韩信一生的军事成就非常突出,暗渡陈仓、灭魏破赵、降燕灭齐、垓下之围等著名战役都是他的杰作。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韩信位列首功。“国士无双”、“功高无二”是世人对他的高度评价。然而,当刘邦的西汉王朝建立后,韩信的结局却很惨。他先是受人诬告,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后来又被吕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夷灭三族。

  从明面上看,韩信是死于吕后、萧何之手,当然幕后黑手还有汉高祖刘邦。可究其根源,韩信本身政治智慧不足才是导致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韩信原本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他却选了唯一一条死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之死只能怨自己。

  韩信早年得到刘邦信任和重用,这才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因此刘邦对韩信自然是有知遇之恩。不过韩信对刘邦的贡献也远远超出了刘邦的预期,如果用投资回报率来打比方的话,刘邦在韩信这笔投资上赚到的利润何止百倍。

  刘邦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该给的利益他绝不含糊,不需要给的利益则一毛不拔。在“楚汉之争”相持阶段,刘邦与项羽长期对峙,韩信则在北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帮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按理说,刘邦应该给予韩信相应的封赏,可刘邦却一直装聋作哑。直到韩信自己忍不住了向刘邦开口说想当个代理齐王,就这刘邦还老大不愿意,对身边的人吐槽说韩信忘恩负义,不早点率军南下帮助自己,一心只想着自立为王。(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不过后来经人提醒刘邦也想到了韩信的重要性,因此回复韩信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国,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代理齐王像什么样子!”(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便派人册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封王时,天下大局已经非常明朗。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实力旗鼓相当,而能左右胜负的关键人物就是韩信。项羽知道韩信是刘邦的人,所以派一个叫武涉的谋士过去游说。武涉对韩信说了一大通道理,最后抛出核心论点:“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虽说武涉是项羽的说客,但他的这个建议其实对韩信是非常有利,三足才能鼎立对峙,否则就将唇亡齿寒,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是韩信却觉得刘邦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怎么能背弃,所以回绝了武涉。

  武涉走后,韩信身边的谋士蒯彻急了,他对韩信说:“常山王与成安君当年是刎颈之交,后来却为争利反目,常山王杀了成安君,头足异处。文种帮越王勾践复国称霸,结果却被勾践所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您与汉王的交情比不过常山王与成安君,您对汉王的忠诚比不过文种对勾践。他们的下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况且‘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您如今立下了不世之功,汉王还如何容得下你?”

  蒯彻的这番话可谓是将利害关系说得非常通透了,可是绝顶聪明的韩信在这个问题上却犯了糊涂。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韩信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邦的为人,这就注定了他后来的悲剧。

  那么韩信选择忠于刘邦就必死无疑吗?其实也还是有路可走,那就是在帮刘邦平定天下后急流勇退,放弃一切权力。刘邦虽然心狠手辣,但也不至于会对自己没威胁的人下手。可是韩信既不忍背弃刘邦,又不舍放弃权势,结果他自然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韩信在军事方面是略不世出的天才,可在政治智慧方面却俨然像是个“小学生”。而刘邦的能力则正好与韩信相反。结果自然就是精通权谋的刘邦轻松整死了精通业务的韩信。

  值得一提的是,韩信早年穷困潦倒时曾得到一位老大妈的帮助,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后不忘回报老大妈昔日的赐饭之恩。由此可见韩信是个有感恩之心的好人,然而在谋权之争中,好人却往往没有好命。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