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君王后是什么人?独自支撑齐国14年,却养了个傻儿子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屋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君王后的故事。

  君王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诸葛,她是战国末代齐王建的生母、齐襄王的王后。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君王后本姓后,是太史敫的女儿,由于她姓氏特殊,当了王后之后,又不能叫“后后”,所以后人称她为:君王后。

  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齐湣王被援齐的楚将淖齿所杀,儿子田法章流落齐国边城莒邑,改名换姓在太史敫家帮佣谋生。田法章长得帅,浑身上下遮不住的贵族气质,让太史敫的女儿大为倾慕,动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心思,私下里常接济衣食与法章,二人很快坠入爱河,如胶似漆地偷尝了禁果。

  后来,齐国旧臣不甘被燕国统治,设法找到了法章,并拥立他为齐王,这也就是后来历史上的齐襄王。再后来田单先是用反间计令乐毅奔走赵国,在燕国换将领之后,他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并乘势追杀逃兵,顺势收复失地几十座城池。复国后的齐襄王封妻子为王后,入主后宫。

  但是,因为当时君王后和田法章私自在一起的事情,并没有得到王后父亲的认可,在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君王后当时的行径可以算得上是离经叛道。因此,君王后的父亲太史敫甚至扬言要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他指责女儿:“无媒而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矣”。言辞激烈,字字诛心,但君王后并没有因此怪罪父亲,之后对待父亲越是孝顺恭敬。

  齐襄王在位十九年,没多少建树,但骨头很硬,是个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外交上颇为强势,以至于边境始终不太平。《史记》就记载了三次小规模战争,如“(赵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齐襄王)十四年,秦击我刚寿。”复国不久,需要休养生息,老打仗怎么行啊?前265年,襄王病逝,田建继位。

  田建当时年纪还小,君王后当之无愧成为了庞大而虚弱的齐国领导人。在君王后执政期间,曾经发生过几件大事,让很多人对于这位传奇女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第一件事发生在齐襄王病危之时,当时赵国君主,赵惠文王刚死,一面要应对秦国的攻伐,而燕国又在赵国的后院防火,形势非常紧张,于是就发生了非常有名的历史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找齐国搬救兵,这时候齐国真正掌权的人就是君王后,君王后于是乎提出条件,“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哪舍得呀!幸亏触龙老成谋国,晓以利害,长安君才成行,从而化解了一场军事危机。

  还有一件事,印证了君王后的外交手段。《史记》记载君王后的外交,用了七字方针:“事秦谨,与诸侯信。”

  “谨”,小心、慎重也。面对強秦,打不过暂也不能硬碰硬,所以尽量避免何秦国发生证明冲突。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秦国即便想要攻打齐国,也需要借道,本身不符合秦国当时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所以,君王后此举对于齐国和秦国两厢都是有益的。

  “信”,诚实、不欺也。意思就是说,齐国在和其他诸侯国交往的时候要注重信誉,一旦答应的事必定办法,假如无法办到,也不会答应,在那个时代朝令夕改,能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而这个方针的聪慧之处在于,为了不失信,只能少答应;还有个潜台词,叫“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十数年的修修补补,齐国又逐渐恢复国力,重新成为“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的大诸侯国。这,引起了当时的唯一超级大国——秦的不安。一次,秦王派使者送给君王后一副玉连环,并带着诡谲的笑容说:“听说齐国多智谋之士,不知道能否解开此环?”君王后拿着雕琢在一起的玉连环向群臣询问,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如何解开这玩意。政治阅历、经验极其丰富的君王后十分清楚:摆在面前的决不是玉连环,而是秦国的试探、挑衅、挑战。秦、齐几百年来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强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个在最西,一个在最东,相隔遥远,未直接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彼此对对方的底细还不十分清楚。在赵、魏、韩诸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争相割地而事秦,诸国已成秦的囊中之物的时候,一个强大的齐国必然成了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由于尚未摸清齐国的根底,便借“解环”为名一探虚实!君王后清楚:玉连环是雕琢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玉件,不破坏,怎么解?满朝文武无人解得此环,又不能承认齐国无法解开玉连环,怎么办?秦使似乎也看到了齐国的“死结”而越发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君王后拿起锤子,朝玉连环狠狠砸去,把玉连环砸得稀烂, 然后平静地对秦使说:“已经解开了”。

  秦国使者顿时呆若木鸡。从此之后多年,秦国再未对齐国越“雷池”一步,直至君王后去世。

  但是可惜的是,君王后的儿子并没有继承母亲的智慧。

  公元前249年的一天,君王后病危,她将儿子叫到身边说:“大臣之中有一个人可委以重任。”齐王建接下来不是问母亲此人是谁,而是对他妈说:“等一下,我去拿笔和简记一下。”等他拿来笔和简时,君王后却对他说:“我已经忘记是谁了。”

  这个事情一度被传为笑谈,齐王建的愚蠢和母亲的精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试想,君王后如何会忘记呢!大概只是觉得儿子愚鲁至此,即便是告诉儿子这个人是谁,以他的智力也未必能够掌控这个人,儿子只能是唯此人马首是瞻、言听计从,难保此人不专权祸国。与其这样,不如不给儿子这根拐杖,也许他能学会独立行走。顺其自然吧!兴也罢,亡也罢,都是天意,!

  独木已折,大厦必倾。果不其然,君王后死后不久,齐王田建在舅舅后胜等人的蛊惑下“入秦朝觐”被扣,在松、柏之间饥寒交迫而死,齐国灭亡。

  纵观君王后波澜壮阔的一生,史书上虽然只留下寥寥数笔,但其丰功与败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存的传奇经历,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无尽的沉思、无尽的感叹......

  君王后智力情商都非同一般,但是她的儿子却丝毫没有父母的风范,反而成长为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当然不能说君王后没有好好培养儿子,可见父母聪明绝顶,儿子却也并非都能遗传到啊。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