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0浏览:29分类:历史

  突袭鏖战

  1948年3月17日清晨,印军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以第7坦克旅开道,从查谟地区向西北的唐格尔巴在克什米尔西南的争夺战。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

  4月,印军又从诺歇拉向拉乔里进攻,以解拉乔里之围。拉乔里是位于德维河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其南郊的德维河上有一座命名为班瓦里的大桥,是拉乔里南面的门户。在这之前,巴基斯坦武装虽然几次攻占拉乔里未果,但利用攻占的班瓦里大桥等咽喉要地对拉乔里进行了严密封锁。印军要解拉乔里之围,必须先夺取班瓦里大桥。在巴基斯坦武装设防严密的情况下,印军想从正面进攻谈何容易。印军认真研究了敌情后,随决定以奇袭行动巧夺之。1948年4月8日夜,印军夺取班瓦里大桥的战斗正式打响。与以往战斗枪炮齐鸣形成鲜明对比,印军的进攻悄无声息。在夜幕的掩护下,朦胧中看到印军的十几辆坦克开进河中,每辆坦克之后都跟着一群“黑压压”的步兵。在前进中印军保持了最大程度的静默,坦克在水中的行驶速度平均只有2千米/小时,步兵涉水也尽量避免弄出响声来。就这样,印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出到巴基斯坦武装的桥头阵地前,十几辆坦克然后突然从河水里冒了出来,猛扑敌阵地,以直瞄火力对巴基斯坦武装的火力进行了“点名”,巴军做梦也没想到印军会从水路向其发起进攻。由于打击突然,加之印军火力异常凶猛,巴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炮下鬼。原来,印军通过考查发现德维河水浅,勉强能通过坦克,为达成奇效,印军决定“不走旱路走水路”,印军的冒险得了回报,结果大获全胜。还准备长期固守拉乔里的巴军得知班瓦里大桥突然失守后,无心恋战,稍战即逃,印军于4月12日从班瓦里大桥轻取拉乔里。印军在取得西南和西部的胜利后,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平均距离巴基斯坦已经不足50千米,对巴形成了直接威胁。

  攻防激战

  面对如此不利态势,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命令巴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准备与印度一决雌雄。巴基斯坦增援部队赶到克什米尔后,巴军总数达到了5万人,而印度军队也有4万之众。后两军在奔杰地区展开了激战。奔杰是距离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易守难攻。战争先期,巴基斯坦武装就对奔杰发起进攻,但由于守军凭借奔杰地势险要,巴军一直没有攻下,巴正规部队介入后,为夺回克什米尔腹地的主动权,巴军再次向奔杰发起强大进攻。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参战,奔杰地区一时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弹片嘶叫。穆斯林士兵和印度教士兵的宗教热情都被疯狂的进攻和顽强的抵抗激发起来,怨毒恨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双方不断改变战术,反复冲杀,阵地几易其手。奔杰像一台“搅肉机”,鲜血不断渗透的山地上,遍布着支离破碎的肢体和双方濒临死亡的伤员。两军都竭尽全力要战胜对手,为此,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战争规模逐步升级,但都一时难以战胜对手,随后战斗进入对峙状态。

  出奇制胜

  在克什米尔北部,印军实施了打通喜马拉雅山连接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要道的战斗。乍吉山口战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乍吉山口位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东北63千米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低点。通过它有一条千回百折的贸易要道,连接起了斯利那加和列城。从斯利那加到乍吉山口,先是一段可以通行卡车的公路,然后,由于山势渐高和地势复杂,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了。乍吉山口在地理位置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价值,使印军认认到必须尽快地占领该地。

  印军对乍吉山口的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后又在14日早晨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均遭到失败。印军不甘心失败,决定再次发起攻击。印军在总结前两次教训时认为,光使用步兵参战,没有坦克的火力掩护是无法夺取这一山口的,但是,要想使用坦克,就必须想法把坦克秘密从查谟运到斯利那加,然后再从斯利那加把坦克运到公路的尽头,而后再从公路上沿羊肠小道发动进攻。从常理上说,这条运送坦克的道路并不适合坦克的通行,尤其是羊肠小道行人尚可勉强通过,而行驶坦克则难上加难。但印军决定克服各种困难,把坦克开到乍吉山口当面上去。

  担任这次作战任务的是第77步兵营,第7坦克旅则配合其作战。为达成出敌不意,第7坦克旅的指挥官对坦克的运送进行了严密的伪装:把所有的坦克的炮塔全部卸掉,坦克底盘和炮分开由拖车和卡车载运,用帆布一遮盖看起来就像正常运送武器弹药一样。这不但迷惑了巴军,同时也减轻了坦克经过桥梁时的重量。就这样,印军把至少7辆坦克秘密地运至公路尽头一处秘密的坦克待击地域内。之后,印军把后有坦克炮塔重新安装到车体上,恢复了坦克的原貌。并对公路尽头到乍吉山口之间的羊肠小道进行了修缮,使这条只能通行人畜的小道勉强可以通行坦克。此外,印军在待击地域内还对步兵和坦克协同秘密进行了训练。攻击的时间初步确定,但是由于恶劣天气作祟,印军的进攻不但被迫三次推迟,而且由于乍吉山口连口降雪,山路变滑,印军指挥官内部也发生了分歧。步兵指挥官指出,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地形,士兵不仅难于攀上山口,而且还会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因而主张取消这次行地行动。但是,印军另外一位卓越的指挥官——第7坦克旅旅长极力坚持这次进攻,认为利用这种天气进攻正好能出敌所料,达成突然性。最后,印军指挥机构决定,让坦克部队担任主角,坦克在前面开道,步兵随后跟进。

  1948年11月1日上午10时45分,由7辆坦克组成的印军攻击部队。虽然恶劣的天气影响了坦克的行动,但是,印军的坦克还是克服了山道雪滑的情况,不断前进,并向巴军目标猛烈开火。在印军坦克突然而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由于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巴军无法阻挡印军坦克的冲击。巴基斯坦武装在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后,败下阵来。到下午2时,印军就全部占领了乍吉山口。印军步兵在下午5时左右也陆续抵达山口。印军从巴基斯坦武装手中终于夺回了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的联系。

  调解停火

  战争进入1949年初,在联合国多次努力下,双方宣布停火,并按照当时实际兵力部署划定了停火线。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区,人口约100万。按照停火协定,印巴双方停火后应该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但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拒绝撤出军队,使协定成为一纸空文。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摩擦不断,其归属问题成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印军胜出

  印军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作战指挥方面讲,印军要略高一筹。首先,果断出兵,尽占先机。印军在参加战争初期就果断地投入占优势的正规兵力,一举夺取了战场主动权。而巴基斯坦在战争初期只动用穆斯林部落武装,直到1948年印军逼近其大门口时,才投入正规兵力,因而使巴基斯坦失去了良好战机。其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印军多次创造性地使用坦克,利用出其不意的地点和方式打击巴军,打得巴军措手不及,争得好多战略要地。第三,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巧妙结合。1947年年底,由于气候原因,印军进攻受阻,便主动接受了联合国调停,印军利用外交斗争掩护其备战。当来年春天利于进攻时,又重新宣布开战,牢牢控制了作战的节奏和主动性权。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