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司马光一辈子说了一次谎,竟然还写本子上记下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时期,司马光和王安石可谓是“冤家”,他们俩之间有很多故事。然而,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却一直都是相互尊重的。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

  “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

  意思是说,我和王安石(字介甫)二人,虽然政见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国家,没有私心。

  所以,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司马光虽然多次反对变法,但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政见,并不否定王安石的人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位心胸开阔之人。事实上,司马光在为人方面,的确得到很多同僚的赞赏,宋神宗也曾评价:“司马光方直。”

  司马光给同僚们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说话直来直去,从不夹杂任何谎言。苏轼称赞司马光“诚心自然,天下信之,出于天性”。在苏轼看来,司马光这样的品性,是天生的。其实,司马光的“诚直”并不是天生的,他小时候也说谎话,这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宋真宗天禧三年,一位叫司马池的人担任光山县令,由于司马池清正廉洁,深得光山百姓爱戴,同年,司马池的妻子生下一子,为了感念光山百姓对自己的爱戴,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司马光。

  司马光的童年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破瓮救友”事件,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其实,这个故事对司马光的影响,远不及另外一个。

  司马光晚年,他的好友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曾来拜访司马光,在司马光的书房看见一张纸,这张纸是司马光亲笔所写,记载了一个令司马光终生难忘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司马光6岁时。

  司马光6岁那年,他和姐姐一起玩耍,姐姐见到了一批胡桃,她想把胡桃的外皮去掉,用石头、用剪刀都不行。司马光见了,便偷偷找侍女帮忙,侍女在山里长大,很有经验,他把胡桃用热水烫一下,然后用小刀轻轻一划,胡桃的皮便掉了。司马光大喜,拿着侍女剥掉的胡桃向姐姐炫耀,并且吹嘘道:“这胡桃是我剥的!”

  姐姐信以为真,对司马光佩服不已。司马光也感觉自己颇有成就感,其实,这只是他的虚荣心在作祟。

  这件事的真相被父亲司马池知道后,司马池非常生气,怒打司马光一顿,教训他说:“小子怎敢说谎?”意思是,小孩子怎么能骗人呢,明明是侍女剥的,你怎么能说是自己剥的呢?

  司马光面红耳赤,对父亲承诺说:“孩儿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等司马光长大后,他把这件事情记录在纸上,时常拿出来勉励自己,不曾想,这张纸却被邵伯温无意间看到,这个故事才被司马光的同僚们知晓。

  司马光说:我这辈子就说过这一次谎,但却影响了我一生。

  有一次,司马光让仆人把家里的一匹马牵到市场上去卖掉。临行前,他叮嘱仆人说:“不管谁来买马,你一定诚实告诉他,咱们这匹马有肺病,一到夏天就干不了重活。”仆人一听,对司马光说:“老爷,哪有您这样卖马的,人家都拼命掩饰,您还主动往外说马有毛病。”司马光一本正经地对仆人说:“卖马事小,诚信为大,一匹马不值钱,但不能因为一匹马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司马光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他考中进士后,在朝堂上经营了40年,曾位居宰相,按理说应该非常富有。但司马光为官清廉,不是自己该得的钱财,他一分都不要。他和爱妻张氏感情甚笃,张氏去世后,司马光因没钱为爱妻筹办葬礼,只好把祖上的三顷薄田卖了。堂堂宰相,清贫至此,司马光的品格到底如何,值得后人深思。

  司马光一生只撒一次谎,清朝文臣陈宏谋曾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这便是一代大儒该有的品格。

  司马光和王安石面对北宋的积贫积弱,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虽然后世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二人皆以天下为己任。在品格方面,王安石是纯粹的人,而司马光更是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古人云,诚不我欺,诚实,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司马光给我们制作出很好的示范。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