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叶名琛是谁?他为什么会被俘?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俘?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晚清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朝廷内忧未平,外患又起。1858年初,咸丰收到一份来自广东的奏折,内容是英军攻入广州,俘虏了两广总督叶名琛。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被俘的叶名琛究竟何许人也?

  扶摇直上,官拜体仁阁大学士

  叶名琛是湖北人,1809年生于官宦之家。他早年的经历与古代的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入仕途,然后一路摸爬滚打,其履历如下:

  1835年,26岁的叶名琛考中进士,入翰林院;

  1838年,外放陕西兴安知府;

  1839年,升任山西雁平道;

  1840年,调任江西盐法道;

  1842年,升云南按察使,年底调任湖南布政使;

  1846年,丁忧后被授予广东布政使;

  1847年,升任广东巡抚。

  从叶名琛的履历来看,他晋升的速度称得上飞快,出翰林不到十年,已经官拜督抚,期间还曾丁忧27个月。这种速度,在汉族官员中实属罕见,比同时代的曾国藩要幸运得多。叶名琛能够平步青云,主要是因为:

  一、传统学问颇深,对理学、文学比较精通,叶名琛的同僚都经常被其学问所折服。当时,理学、文学是主流,也是显学。

  二、办事干练,能够处理传统官场上的“疑难杂症”。清朝时,兴安鱼龙混杂,历来都是一个“难治”之地,叶名琛出任知府后,很快就将其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学问,又能办事,叶名琛的官声也得到一致好评,因而能够受道光赏识,节节攀升。咸丰赏识他,是因为另外两件事。

  一、1849年,叶名琛断然拒绝英国人进入广州城,还组织团练,准备武力相抗,这在当时被皇帝认为是一次外交胜利。咸丰上台后,对外实行强硬路线,对敢于同“西夷”叫板的叶名琛比较重视。

  二、在与广东拜上帝教势力的斗争中,叶名琛表现突出。他既不要外援,也不要朝廷帮忙,仅凭自己的本事,平定广东叛乱。此外,他还购买洋枪洋炮,资助江西清军,表现出为君分忧的担当。

  咸丰对叶名琛的表现颇为满意,授他两广总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这时的叶名琛,也走到了人生巅峰。

  抵挡不住外敌,更抵挡不住时代浪潮

  自1844年起,两广总督通常会兼任五口通商事务的钦差大臣。由于当时的清廷认为与西洋的关系仅仅是“五口通商”,管理五口通商的钦差叶名琛成了朝廷与各国打交道的重要外交官。

  叶名琛对传统学问很内行,对外部世界却很外行。他不怕西洋的威胁,也不愿引发事端,对付外国使节,办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以军务繁忙为理由,拒绝会见洋人;二是对西洋的各种文件,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回复,但对各种要求全部拒绝。这种交流方式,无异于鸡同鸭讲,自然会加深与西洋的隔阂。

  处理“亚罗号事件”时,叶名琛与英方再次沟通不畅。这一次,英国人直接动武了,也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打。

  1856年10月23日,英国三艘军舰越过虎门,攻打广州东郊的猎德炮台。叶名琛正在监考武举,得知消息后宣称“不会有事,天黑自然会走的”,并下令水师战船后撤,对英国军舰“不必放炮还击”。第二天,英军继续炮击,叶名琛不为所动。

  29日,英军直接攻入广州城,冲进两广总督府,但当天叶名琛去旧城烧香祈祷,未被抓获。

  此次开战的英军,由于兵力不足,很快就从广州城内撤出,但依旧保持炮火射击,保持对清军的军事压力。同时,英军还要求与叶名琛谈判。

  叶名琛没有被英军吓住,他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往来,而且组织团练,悬赏杀敌,准备号召百姓与英军长期周旋。叶名琛判断英方看中在广州的商业利益,不太可能破釜沉舟,因此,他向咸丰汇报时,故意“报喜不报忧”,甚至虚构战绩。

  然而,第二年(1857)的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英军下定决心对大清开战,并调兵遣将。同时,法国也加入英军对华的军事行动。

  年底时,英法联军封锁广州,并照会叶名琛,提了三项要求:一是允许进入广州城;二是赔偿损失;三是派人与英法进行“修约”谈判。该照会限十天内同意前两项,否则进攻广州,无疑就是最后通碟。

  但是,叶名琛凭着道听途说的情报揣测对方,竟然认为英国的最后通牒是黔驴技穷之后的“乞和”,因此拒绝英法的要求。随后,他还给咸丰上了一道七千字的奏折,表示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12月28日,英法联军以战舰20艘、陆军5700多人进攻广州。两广总督衙门的兵丁大部分逃窜,而叶名琛依旧镇定自若,并声称,“只此一阵子,过去便无事。”

  29日,英法联军攻入城内。叶名琛没有奋勇抵抗,对于部下提议的和谈,他依旧固执己见,不许英国人入城,只同意送点银子。

  1858年1月5日,英法联军搜寻广州各衙门。叶名琛住在左副都统第五院,敌军来搜时,家仆劝其离开,他不肯逃跑,最后被捕,送上英国军舰。直到此时,他还保持着朝廷命官的威仪,坚持着传统士大夫的气节。之后,叶名琛被送往印度,他仍以“海上苏武”自居,没过多久就客死于加尔各答,临终前还说上负皇恩,死不幂目。

  叶名琛的所作所为,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其实,他并非不战,而是战不胜;不是不和,而是不愿意平等地和;不是不守,而是守不住。

  秋媚说: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叶名琛作为传统士大夫,考虑问题的方式是“忠君报国”、“修身齐家”等儒家纲常,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自然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