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他是两度降清的将领,最后结局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8分类:历史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述李昭寿的故事。

  清朝末年,清廷衰落,各种势力开始角逐。乱世出英雄,也出奸雄,各种人物粉墨登场。那些太平时期为人不齿的角色,往往也能争得一席之地,比如三次背主求荣的李昭寿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声名狼藉的他,最终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李昭寿是河南固始人,生在在大别山区,从小就是好逸恶劳的之人,偷扒抢劫无恶不作,几乎坐穿了当地所有的大牢。当时,清朝已经在风雨飘摇中勉力支撑。李昭寿一拍大腿,干脆和几个亡命之徒投奔了捻军。

  因为好勇斗狠,李昭寿很快成为了捻军的头目之一,手下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李昭寿是个莽夫,并没有什么谋略。面对清军道员何桂珍的绞杀,李昭寿带的七千余人居然打不过六百多清军,赔得干干净净。见到形势不妙,李昭寿立即投降了何桂珍。

  清廷其实是不拒绝降将的,但李昭寿的名声太差,穿上清军军服后依然为非作歹,甚至纵兵劫掠。清军密令何桂珍处死李昭寿,然而消息走漏,李昭寿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包括何桂珍在内的四十七名官员,又投靠了太平天国。

  其实,太平天国当时正经历了“天京事变”,石达开的出走让其元气大伤,正是用人之际。李昭寿的到来,不仅鼓舞了士气,而且还策动了捻军几万人加入,为太平天国补了一大口血。然而,李昭寿得到的待遇却低得惊人,仅仅是七十二检点,隶属于李秀成部。

  要知道,太平天国后期疯狂封王,陆陆续续有几万个王,却并没有李昭寿的封爵记录。李昭寿满以为自己会得到重用,带着当副丞相的梦想而来,却并不为重用。这只能说明洪秀全还不昏聩,背主求荣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被唾弃的。

  后来,李昭寿从捻军中招来的人陆续封王,实权也比他大得多,这让他心中十分不满。仅仅六年之后,他就带着四万多人再次投降了清朝,而且他还献出了重镇滁州、天长、来安。

  此时,李昭寿的名声已经颇为不堪了。清廷表面上对他器重,封钦差大臣兼江南提督,实际上却只是利用他招降的本事,让他到处联络捻军和太平军的熟人,到处策反。李昭寿也不含糊,能引诱来的故人都被他引来,不能引诱的做局杀死朋友的全家。先后有薛之元、李蕴泰、张特榺、任汶和张昆等起义军领袖投奔他,却被他拿着头颅请功。

  后来,李昭寿自筹军费,建立了“豫胜营”,武力最盛的时候达到六七万人。清廷中也有高人,在李昭寿的老上级胜保被赐自尽之后,让李昭寿归曾国藩统辖。

  曾国藩是何等英雄人物,李昭寿以前的手段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迅速被曾国藩架空,豫胜营牢牢被湘军掌控。而且,曾国藩与何桂珍私交很好,在京师时就互为师友。李昭寿杀死何桂珍时,曾国藩曾为何桂珍上疏请求抚恤。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曾国藩都不可能让李昭寿翻身。

  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李昭寿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他的豫胜营也旋即解散。只有空头江南提督身份的李昭寿,显然已经成为了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却依然嚣张跋扈,不知死活。只不过,清廷一时没有找到他的致命把柄。

  到了1881年,早已赋闲在家的李昭寿依旧横行乡里。他为了帮人讨债,抓住了贡生吴廷鉴。李昭寿是个大老粗,平生最看不起读书人,将吴廷鉴打得半死。安徽巡抚裕禄听闻后大怒,将李昭寿下狱。贡生甚至还不是举人,李昭寿完全没当回事。没想到清廷动了真格的,下令处斩李昭寿,根本不给争辩的机会。反复一生,人人唾弃的李昭寿,终于得到了迟来的报应。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