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吴起曾在曾子手下学习了六年,最后为什么被逐出师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吴起,公元前440年,战国时期卫国生人。年幼的吴起成天跟一群当地的“小混混”在一起舞刀弄枪,虽然在街坊邻居眼里是不务正业,但当时吴起将剑舞的那真是“豪气干云争舞剑,疏狂潇洒欲作仙”。也正是这个时候的经历,也为他以后成为将军垫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吴起的母亲却因为吴起不务正业经常训斥他,经常打的吴起是离家出走。可以看出,吴母是很不喜欢当时的吴起。因为在吴母的心里认为,吴起一天只知舞剑,跟一群小混混走街串巷,担心吴起以后会受“大环境”影响,没有了斗志与上进心。

  其实,吴母的担心是对的,因为当时的吴起心里确实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心思,更不会有以后成为大将军的心理,而只是想着带领他的小伙伴,称霸乡里做“地头蛇”。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著名的汉武帝刘邦,当时不也是成天跟一群小混混在一起么,最后不也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了么。

  但是从后来的事实可以看出,吴起和刘邦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历史上刘邦创立了大汉,而吴起却捞的一个三次跳槽,最后却还是被害死在了楚国。但值得庆幸的是,吴起生活在有着悠久文化沉淀的国度,吴母秉承古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文化思想,硬生生的将吴起打醒悟了。

  在某一天的下午,吴起再次受到吴母的训诫,这也是吴母这一生最后一次教育儿子了。因为这一次吴起受到母亲的责骂后,吴起狠狠的在自己的手臂上咬了一块肉下来,然后向母亲发下血誓:“起不为卿相,誓不复入卫。”只见吴起转身走后头也不回的从吴母的视线里消失,单独留下眼泪汪汪的吴母。《东周列国志》:母泣而流只,起竟出北门不顾。其实吴母打心里认为,这辈子也不会再见到吴起了。并不是因为吴母年老了,而是因为吴母压根就不相信吴起会有出息的那一天。

  就这样吴起转身离开了家,开始了出游列国,谋取功名之路。因为吴起所处的年代,距离春秋时期孔子游教列国只有40多年,而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热潮,还没有褪去。更巧的是当时离卫国最近的鲁国,正是孔子爱徒曾参,也就是曾子说教的地方,吴起便做起了“鲁漂”来到鲁国,拜师曾子。

  吴起从拜师曾子门下后,每日都勤学苦练,为的就是年少吹下的牛。果然不出多久,吴起成为了曾子的得意门生,大名也已经传遍各国。直到有一次,当时任齐国大夫的田居,也就是吴起未来的老丈人来到鲁国访问的时候,特到曾子府中,向曾子问政。当时的吴起作为曾子得意门生伺候在旁,然后田居格外注意到了这个“未来女婿”,便单独与吴子交谈,谈笑间,田居看出吴起有一定大将风范,也非常看重吴起的能力,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吴起。从后来的史事来看,这个齐国大夫田居果然有一定眼力,看对了吴起有大将风范,成为了鲁、魏、楚的高层领导。但田居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女儿却因为吴起求官,而被吴起亲手杀死,

  就这样吴起在曾子门下一学就是六年,虽然吴起个人修养和能力上都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大家都知道儒家是非常看重“孝悌”的,这也是作为儒家学生必须要做的。而曾参却发现,吴起在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回家探母,这让曾参也很好奇。再一次聊天中,曾参便问吴起为何从未见他回家探母。吴起说当年因为自己从家出来的时候曾发誓,不出人头地绝不回家。而作为儒家传教者的曾参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学生犯这等错误呢,便训斥吴起,并要求吴起尽快回家探望母亲,吴起也随口应承了一下,这件事也就这样暂别段落了。

  而后没多久,在一次曾子上课的期间,卫国有人传来消息,说吴起的母亲过世了。当吴起得知噩耗的时候,吴起只是仰天大喊,哭了几声,便马上抹了一抹眼泪,回过头,接着若无其事的上课。而这一切曾子都看在眼里,曾子认为作为儒家学生,本应以孝悌为第一,吴起却在听闻母亲去世后,只哭了几声便若无其事了,见过铁石心肠的人,却没有见过如此狠的人,便断定吴起是一个不知孝悌的人,便将吴起赶出了师门。并且对吴起说了一句:以后在外面,不要说我是你的老师。而吴起心里也明白,在曾子学习的这六年里,自己也已经修的一身武艺,也深知只要在这个战乱的时代能呼风唤雨就已经足够了,做不做曾子的弟子已经不重要了。便向曾子,叩拜了三下,便起身昂首挺胸的走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