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和约全名叫什么 和约是在哪一年废除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9浏览:41分类:历史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因为国内民众反战的呼声非常强烈,苏维埃政府为了顺应人民的意愿并巩固新生政权,决定退出一战。由于原来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参加了协约国军事集团,因而在大战中苏俄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苏俄政府在各国同时停止战争、构筑和平的倡议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被迫与同盟国中的德国进行停战谈判,并忍痛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的全称是《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俄政府与同盟国集团(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的一份和约。
按照和约规定,当时苏俄治下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部分地区的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交由德军占领,另外苏俄还要向德国支付数额高达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苏俄与德国的停战谈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1917年12月3日谈判正式开始,德国提出苏俄需要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出来,另外需要赔款30亿卢布。苛刻的停战条件立刻导致布尔什维克党内高层出现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喘息的机会,季诺维也夫、索科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和斯维尔德洛夫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
但是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反对停战签约,主张让俄军留在前线继续作战;而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即不战不和),让部分士兵复员,但是不与在大战中勉力支撑的德国签订任何和约,中央委员越飞等支持托洛茨基。经过布尔什维克党内高层多次召开会议协调,及与德国进行了反复拉锯式的谈判,苏俄最终于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事实上,为了与德意志帝国达成协定,列宁让出了刚刚到手的四分之一的国土,其中包括占全国44%的人口,苏俄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对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布列斯特和约》虽然是一个“不幸的和约”,但是和约的签订使苏俄从大战中抽身而出,赢得了集中力量解决国内政治经济问题的机会,从而为反击外国武装力量的干涉作了更好的准备,这是一种革命的妥协,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灵活利用帝国主义列强彼此间矛盾的一次典范,因此这种暂时的妥协是十分必要的。赔本的买卖就当时的战争态势来看,苏俄突然退出战争对德国十分有利因而实际上应该是在大战中陷于两线作战、势单力薄、处境极为不妙的德国来乞求苏俄退出战争,而不是苏俄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来跟德国签订不平等的停战条约。当时,德奥同盟国在欧洲战场面临着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
西线是德奥关注的重点,但是俄国却在东线牵制着大量的同盟国军队。因而当时德国最大的愿望就是苏俄能够尽快退出战争,以便自己调遣军队全力应付西线战事,所以苏俄乞和正合德国的心意。当时德国有三种选择:一是与苏俄谈判,签订一个对德国极为有利的和平条约,逼迫苏俄彻底做出让步;第二就是与苏俄签订长期停战协定,赶在美军抵达欧洲战场前加强自己在西线的力量,力争尽快击溃英法联军;第三与苏俄保持不战不和的状态,留下少部分军队牵制苏俄,集中兵力解决西线问题。在三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德国最希望得到的是第一种,对于苏俄来说,则应力争实现第二种结局。但遗憾的是俄国对同盟国做出了彻底的让步,签订了一个既割地又赔款的条约。
自此德国结束了两线作战,开始有机会集中已方全部兵力于西线。在今天看来,如果当时苏俄坚持把战争继续下去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1917年一战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于战争初期,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互有攻守、势均力敌。1917年4月6日,美国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其商船为由,对德宣战。紧接着又有中国、古巴、巴西、希腊等国家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这样就形成了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巨大优势,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协约国。与此同时,德国两线作战的压力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在德国国内,受前线战况不利的影响,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交织在了一起。在战争的长期拖累下,德国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雪上加霜的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列宁主义深信不疑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即斯巴达派的活动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士兵们也喊出了“照俄国的方式同反对派打交道”的口号,反战罢工的数量也慢慢增加,其中仅在1917年4月,柏林就先后有30万人参加罢工。这表明,如果俄国不退出一战的话,将极有可能分享到战胜德国的成果,这样就可以取得战后参与处理世界事务的主动权,而不会被排除在巴黎和会的大门之外。条约签订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矛盾变得更为复杂。首先和约对德奥集团缺乏真正的约束力,并未能制止德国在东线军事行动的继续展开:在和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德军就出兵占领了波罗的海的奥兰群岛。
4月,又有德军在汉科、洛维兹登陆;接着德军开始进驻芬兰湾这直接威胁到了苏俄的波罗的海舰队和彼得格勒;在南方德军又利用苏俄与乌克兰中央拉达的分歧,进占了敖德萨、奥尔罗夫斯克顿河地区,并向克里米亚推进。无奈,苏维埃政府每天都需要对红军强调,“阻挡这种推进,或是把其纳入不致威胁到苏维埃俄国生存的轨道。更有甚者,就是在和约明确标注的界限内,德国也没有停止其军事行动。和约的签订还激化了俄国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给了协约国集团出兵进攻苏俄再好不过的借口。事实上,虽然俄国在国内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
但是其他协约国为了能够打败德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还是十分希望红军能在东线拖住部分德军,而苏俄的单方面与德议和显然令英、法大感失望。1918年3月9日,以俄国人无力保卫自身的中立国地位为借口,以需要防止德国人入侵俄国北方的战略要地为幌子,第一批协约国干涉军乘英国舰“克罗莉”号抵达了摩尔曼斯克港,随后,美国、法国的舰队相继到达,从此协约国开始了对十月革命的武装干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沉重代价不只是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还包括了党内高层因此而生的激烈政争。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竟与混入苏维埃政府的社会革命党勾结在一起,他们叫嚣列宁的“以空间换时间”是牺牲原则的实用主义,签订和约是背叛革命的投降主义。
因而布哈林顽固地坚持拒绝退出战争的意见,使得原本已经很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另外,新生政权的敌人,包括地主、资产阶级,也包括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都在借机大肆鼓噪,污蔑布尔什维克是卖国贼。面对诸多的攻击,列宁不得不承认,“《布列斯特和约》只是一根很不结实的绳子,它不能保证苏俄长期不被卷入战争”。《布列斯特和约》从签订到废除历时8个月左右。1918年11月13日,苏俄利用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宣布废除之前与之签订的停战条约,《布列斯特和约》的历史才画上了句号。
猜你还喜欢
- 11-27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当时与俄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关系?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11-02 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期间三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1-02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出尽全力 曹操为什么会溃败
- 11-02 杨坚为何会推崇一夫一妻制?他的目的是什么?
- 11-02 姜维掌管蜀汉军事大权后做了什么?他的北伐是如何进行的?
- 11-02 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的老婆 努尔哈赤临死前为何要她殉葬
- 11-02 陈霸先死后,他的儿子结局为何那么惨?
- 11-02 清朝既然不得百信民心 清朝为什么还能维持近三百年时间
- 11-02 于谦为什么会遭人嫉恨?他最后为何含冤遇害?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