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靠纸上谈兵打动萧何的韩信,为什么到最后会一路开挂?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韩信靠什么能一路开挂。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韩信一开始是靠纸上谈兵打动萧何,可他为何就能一路开挂,却不像赵括、马谡一样一败涂地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赵括、韩信和马谡,三人在出山前都自认为自己的军事水平非常厉害;但结果呢,赵括和马谡真正实践时,却是一败涂地,落得个纸上谈兵的称号;唯有韩信,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成为了传说中的兵仙。

  那么,韩信为什么没有像赵括和马谡那样把事情干砸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韩信个人能力的原因,二是具体战役的情况不同。

  不过,这里我不讨论这两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给大家说一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的原因。

  据史书上记载,韩信是在公元前206年2月登台拜帅,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但直到公元前205年7月,刘邦才正式派韩信率军出去开辟第二战场。也就是说,韩信虽然很早就当上大将军,但直到一年半后,才真正出去独当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半时间,就是韩信的实习期。在这期间,韩信虽然是汉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刘邦、张良、萧何、曹参等人,都围绕在他身边协助。

  换句话说,韩信虽然拥有决定权,但刘邦、张良、萧何也有建议权;甚至曹参、周勃一类的大佬,也拥有着建议权。在这种背景下,韩信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在实习期中顺利度过。

  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将领,韩信在此期间,肯定也会在某些方面流露出许多幼稚的见解、甚至犯下许多幼稚的错误,因为一个人突然连升数级爬到这个位置上,肯定无法马上完全胜任相关职务的,必然会存在某种经验上的欠缺。

  但是,因为有刘邦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军政人才的鼎力支持,以韩信拥有的理论高度,自然能够很迅速成长起来。

  换句话说,虽然当时的韩信还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但是,因为有第一流的团队、有众多经验丰富的军政大佬在旁边协助韩信,所以韩信最后决策出来的计划,并不会完全流于纸上谈兵。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刘邦、张良等人觉得韩信的计划或决策太过冒险,刘邦或许可以放手相信韩信,就当赌一把。问题是,如果刘邦、张良等人觉得韩信的计划和决策,纯粹就是异想天开,纯粹就是纸上谈兵,刘邦又怎么可能放手让韩信去干呢?

  所以,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韩信所有的计划和决策,至少都需要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有可行性。换而言之,韩信可以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自己的计划和决策太过冒险;但是,绝不能让刘邦、张良等人觉得,他纯粹就是异想天开、纸上谈兵。

  随后,等到韩信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并且用事实证明,他所有的判断都是正确的,那韩信的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同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韩信也会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并且抛弃各种纸上谈兵的内容,最终成长为一个绝对专业的军事指挥官。

  事实上,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算长,但说短也不短,它已经足够让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销售小白,在经过一年半的实战磨炼后,就足以成为一个熟练的销售人才。如果再加上他本身天赋极高,又有众多优秀老销售带他,他绝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在韩信当大将军一年半后,张良就对刘邦说,韩信是一个绝对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你可以放手任用他。于是,刘邦就正式派遣韩信出去独当一面,而韩信一生的传奇,也由此拉开序幕。

  反观赵括和马谡,都没有这样一个实习期,赵括前脚刚被任命为三军统帅,后脚就不得不立马出去与白起这种绝世名将单挑;至于马谡,虽然在军中历练过一段时间,但却都是以参谋身份跟随诸葛亮在军中历练,而并不是以主帅身份,要知道这两个角色的职能相差很大。

  接着,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前脚被任命为前军统帅,后脚就不得不立马出去与张郃这种当世名将单挑。在这种背景下,赵括也好,马谡也好,两人获胜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