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白起被赐死之后 朝廷上下是如何做掉逼死白起的范雎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起范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的天下第一名将白起,曾战伊阙,斩韩魏联军24万;战鄢郢,火烧夷陵,使天下再无强楚;进而南并巴蜀,东败强赵,血洗长平。战国后期百万士卒亡于白起之手。可谓敌军闻风丧胆,诸侯闻之变色,是不折不扣的一代战神。但这位攻城70余座,终生未尝一败,为大秦一统天下扫尽强敌的天下第一猛人,在秦国的内斗中折戟沉沙,最后被赐死杜邮。不过,以白起的同僚和下属们为代表的秦国武官集团似乎没有善罢甘休。是他们在之后攻打赵国的过程中,和秦国朝廷上,一步步做掉了曾经逼死白起的范雎。

  一、白起之死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攻克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但是,这个时候赵国重金邀请了一位纵横家赴秦游说。这个人并不是电视剧上演的赵使“楼缓”,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在《史记》、《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苏代见范雎的对话,苏代说: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苏代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现在赵国亡了,秦国就是天下共主,以武安君白起的功劳,一定是要位列三公的,你范雎甘愿做白起的下属吗?这句话击中了范雎的要害。以“恩怨分明、眦必报”出名的范雎,怎么可能会甘居白起之下呢?但苏代说的很有道理,若白起灭了赵国,以这种功劳恐怕真的会威胁了范雎的相国地位。

  于是,范雎以秦军已是疲惫之师,逼赵韩割地,暂且休兵,休整之后再攻邯郸不迟。秦昭襄王心里是奉范雎为仲父的,对他的说法是言听计从。就这样,白起被迫回师,但是对这件事如鲠在喉。后来休整完后,秦昭襄王再次派白起去攻赵的时候,白起就是不去。不管他是赌气,还是知道打不赢。反正把当时阻止他一鼓作气进攻邯郸的气一起撒了出来。其实就是把秦国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了。以至于前线吃紧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登门请白起,他都不去,还是不是说些风凉话。最终被秦昭襄王削去爵位,发配到西北荒凉之地。不过,范雎并没有就此收手,唆使秦王将白起赐死在杜邮。

  二、将相不和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说白起和范雎不和?之前好像两个人没有什么明显的矛盾呀!是的,只从这两个人来看,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范雎已经是秦国的国相,犯不着和白起过不去。殊不知两人的矛盾是先天就存在的,只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而被掩盖了而已。

  范雎来到秦国的时候,名叫张禄,是秦王派遣的使者王稽到魏国找到的一个人才。当时正赶上范雎遭遇迫害。范雎本是须贾门客,因为跟着须贾到齐国出差,被齐王看中,将其奉为上等宾客,引起须贾的不满,遂向魏国国相魏齐进谗言,说范雎出卖国家情报给齐国,从而引发魏齐大怒,当着上百宾客的面,痛打并羞辱范雎,之后一众人等往范雎身上撒尿,虽然最后只有半条命的范雎深夜逃脱,但是,再也没敢用范雎这个名字活在世界上。

  经过好友郑安平的协助,范雎改名张禄隐藏起来,并推荐给了秦国使者王稽。于是,在王稽、郑安平的帮忙下,张禄到了秦国,并受到了正在物色天下能人的秦昭襄王的接见。从此,范雎平步青云进入秦国朝堂。那个时候,秦国相国正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而白起就是魏冉一手栽培的。范雎为了自己的前途,用尽手段唆使秦昭襄王驱逐了魏冉,自己登上了相位。而白起之所以没有被排除在外,是因为这位战神的确太能打了。范雎接受白起的目的是因为白起能帮他实现自己的军事、政治、外交策略,并不是因为白起能效忠于他。对于武将白起来说,范雎是魏冉的政敌,自己是魏冉的老部下,所以,这层隔阂永远也无法消除。

  三、武将怠工

  白起之死,对秦国的武官集团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身经百战,为秦国出生入死,立过汗马功劳的将军,只是因为不同意范雎和秦王的军事观点,拒绝出战,竟落了个身死名裂的下场。而偏偏这些武将多数都是曾经跟着白起东征西讨的将士。身为秦国相国的范雎竟然在此时以一己私利置白起于死地,之后,为了报答郑安平和王稽的恩情,让郑安平担任了攻打邯郸的主将,让王稽担任河东郡守负责支援。结果引发的就是武将集团集体怠工。

  郑安平和王稽对范雎有恩,范雎已经是秦国的国相,实权派人物,再加上秦昭襄王对范雎深信不疑。所以,范雎派郑安平去往前线担任主将攻打邯郸,秦王没有反对。王稽负责在河东郡镇守,也得到秦王支持。不过,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人要想改变命运,都得“论功”。所谓无功不受禄就是自秦孝公时代已经立下的规矩。当年白起在战场上砍下了多少颗人头才能被“列土封君”?但你郑安平何德何能,因为曾经救过范雎,就一步登天,被任命为主将。这些人一辈子出生入死,至今还在前线和赵国人玩儿命。郑安平凭借和范雎不平凡的关系,就能居王龁之上,你让秦国的武将集团如何实现内心的平衡。可以这么说:白起之死,让秦国的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开始出现严重的裂痕,而郑安平和王稽的任命和安排,让这种裂痕变成了对立。

  郑安平不是武将出身,亦没有相应的军事才能。范雎在这个时候推荐郑安平为将攻打邯郸,可见,当时赵国人基本已经撑不下去了。范雎在赌,赌山东六国不会出兵援助。只要齐国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出兵,燕国则一直不参与中原诸侯的征战,如果出兵援赵,则一定是魏国和楚国。只要秦国能用外交手段压制魏、楚,则邯郸城破指日可待。实际上,邯郸之役就是范雎送给郑安平的报恩礼物,并以此在武将集团内安排自己的亲信。不过,武将集团没有那么傻,自从郑安平接任了主帅之后,再也没有能前进一步。说白了,郑安平根本不具备指挥这支秦军的能力。如果攻打邯郸的主将是白起,我想,邯郸城破基本已经没有疑虑了。但郑安平等来的是武将消极应战,直至平原君带回了楚国和魏国的援军。

  四、做死范雎

  楚魏援军参与秦赵战争之后,秦军漫长的补给线就成了最薄弱的环节,不得不向后撤退,邯郸之围已破。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年赵国败退的时候,非常狼狈。而这次秦军败退的非常有秩序,以至于王在败退过程中还有个不错的收获,斩了赵国六千士卒。却独独把主将郑安平留在了最后,直至被赵国联军包围。非常明显,这就是武将集团对文官集团的有力回击,妥妥地做掉郑安平的节奏。更为悲催的是,郑安平本想借助范雎的地位和权力实现列土封君的平生夙愿,不想自己被困虎穴之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举手投降了赵国。而赵国人做得更绝,立刻动手配合秦国的武官集团收留了郑安平,封为武阳君。郑安平的愿望在秦国没有实现,现在在赵国实现了。赵王的意思很明白,我看你范雎还能撑多久?

  郑安平投敌犹如一颗惊雷,炸得秦国举国震惊,更炸得范雎无地自容。一时间,朝廷上下,满城风雨。依照《秦律》,范雎举荐的人投敌,范雎应当同罪。秦国内部弹劾范雎的人纷纷向秦昭襄王表达愤慨。但是,秦昭襄王却很护短,不但没有惩罚范雎,还发布了一条王令:谁要是再以此事参奏范雎者,同罪。也许是秦昭襄王想报答范雎帮他执掌秦国大权的恩德,也许是怕动摇了秦国的政治平衡。但范雎即使逃过此劫,也逃不过自己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逃不过秦昭襄王对他的不满,更逃不过武官集团对他的仇视。

  郑安平这片儿就这么被翻过去了,武官们不能拿郑安平说事儿,但可以拿另外一个人开刀,这个人就是同样是范雎举荐的河东郡守王稽。本来王稽就是个秦国大夫,他可以只对秦昭襄王负责。但秦国的武官们只会把他归类于范雎的同党。因为范雎是他从魏国带回来的,他的河东郡守又是范雎提拔的。没过多久,关于王稽私通赵国的谣言就开始满天飞了。王稽的手下曾提示过王稽,应当要注意犒赏军士。但是,王稽认为只要秦王相信我,我怕什么呢?王稽大大低估了武官集团发动舆论的能力。最终在下属揭发下,秦昭襄王大怒,将他处死弃市。

  如果说,郑安平投敌时秦昭襄王是在维护范雎,那么听到小道消息,就立即处死王稽,算是在告诉范雎:你该退位了。否则,这些武官秦王恐怕都摆不平了。一代名相范雎是何等聪明的人,当那个燕国狂人蔡泽带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范雎相会之后,范雎主动请辞。其实,从蔡泽任秦相如此短暂的时间上看,秦王任命一个根本没有融入秦国朝廷的蔡泽,就是给范雎递了一把梯子,让他离开相位。范雎下野之后,同年就死了。史书上好像故意回避了范雎的死因,只记载了: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这个就是范雎。为什么史官把范雎之死和王稽写在一起?堂堂大秦国相之死为何和被处死的王稽放在一起,用一句话带过。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范雎之死和王稽有关,甚至不是正常死亡。这位对中国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大秦国相,带着他“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代名相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谁能小觑将军印,山外青山楼外楼。

  此感被秦国武官集团一步步做掉的一代名相范雎!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