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三个徒弟是谁 其中谁的成就最高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徒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三国乱世,英雄辈出,群雄伺立。诸葛亮,那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而且他勤勉为政,鞠躬尽瘁,堪为后世官员的楷模。后世的皇帝也是对他顶礼膜拜。为能得到诸葛孔明这样的贤相而感到满足。
话说诸葛亮有三位弟子,这三个人分别是马谡、姜维、诸葛瞻。其中姜维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正史真的没有这样的记载。
作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后来诸葛亮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统一天下,光复汉室。
这其中,人才一直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事情。他任用人才,不论门第、不问华夷,不论阵营,比如他赏识的姜维就是魏国的降将。只要有才华,他都能量才录用。而他的目标就是北伐,所以他会有意识培养军事方面的人才。
在这其中,马谡、姜维就让他颇为赏识重用,有所偏爱。这可能也是后世认为马谡和姜维是诸葛亮弟子的原因吧。
其实说马谡是诸葛亮的弟子,应该说是不确切的。
诸葛亮赏识马谡一部分是因为他哥哥马良的原因。马良是诸葛亮青年时代就相识的挚交,可以说情同手足。马良为国尽忠后,诸葛亮视马谡为自己的亲弟弟,感情很深。
作为“马氏五常”之一,马谡一直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认为他很有才干,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所以常常跟他一起交谈,《三国志》记载,他们有时从白天一直谈到深夜。加上马谡确实有才华,很得诸葛亮的欣赏。
尤其是在平定南中一事中,马谡提出的攻心战方针是非常高明睿智的。
所以以后诸葛亮也是有意识地培养他,虽然刘备临终前专门交代对马谡不可重用,但诸葛亮觉得让马谡当太守也是对人才的浪费,何况担任参军只是出谋划策,算不上重用,所以就把他调过来当了丞相参军。
在第一次北伐时也把他带上了,虽然马谡没有带军经验,但他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主动要求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守街亭。
结果让诸葛亮大跌眼镜,后悔不迭,一万多人,只有副将王平带一千多人马回来,却找不到马谡的影子,原来他潜逃了。
马谡后来还是回来了,诸葛亮命令把马谡下狱审查,根据街亭失败的前后情况,决定把马谡处死。
据《襄阳记》记载,马谡也知道罪责深重,临死前给诸葛亮写信道:“明公待我如子,我视明公如父,愿您能体察舜杀了鲧却能起用禹的大义,使我二人平生之交不因此事而亏损,我虽死了,也无恨于黄泉!”
诸葛亮最终还是挥泪把马谡杀了,诸葛亮亲自为他祭奠,后来待马谡的遗孤如自己亲生孩子一样。
而姜维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收获的魏国降将。
姜维字伯约,当时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手下的雍州从事。从事相当于刺史的高级参议、顾问这一类的角色,因为有中郎的头衔,他还参与本郡的军事事务。
姜维那年27岁,诸葛亮见到他时,会不会想到自己正是27岁那年走出隆中,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诸葛亮跟姜维交谈后大为惊异,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在写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的信中,对姜维作了专门评价:
“姜伯约此人忠于职守,勤于理事,思虑周密,这些都是他的长处,永南、季常等人都不如他,堪称凉州一带的一流人才(其人,凉州上士也)。”
永南是李邵,曾担任诸葛亮的丞相府西曹掾,季常即马谡的大哥马良。在诸葛亮眼中,姜维是他们厉害。
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丞相府仓曹掾,主管府仓谷事,但很快便升其为奉义将军,并奏请后主,封他为当阳亭侯。
仓曹掾品秩不过几百石,算是个处长,奉义将军是高级将领,品秩与九卿相当,是“省军级”高官,又封侯爵,一向用人讲求法度的诸葛亮,在姜维身上一再破例。
还不止于此,诸葛亮不久便派姜维回了成都,并对他的工作也进行了细心安排,他再次给张裔、蒋琬写信:“可以把虎步监的兵士五六千人交给他带领,姜伯约很有军事才干,他胆略过人,又深通兵法(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心存汉室,才能超过众人,等他全面掌握了军事本领后,就让他进宫朝见主上。”
诸葛亮为何如此倾心于一名普通的降人?
论职位,姜维不过是雍州一名从事;论名气,出了天水郡,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论实绩,在此之前姜维也没有干出过多么大的事业。
这就给了人们以想象的空间,有人甚至推断,诸葛亮早就在物色、培养军中的接班人,之前看中的是马谡,结果马谡在街亭就出局了。诸葛亮于是属意于姜维,所以不惜从各方面刻意培养。
应该说,姜维身上有很多诸葛亮欣赏的地方,姜维精通军事,是一流的人才,又忠心汉室,与诸葛亮一贯追求的政治理想相符,选这样的人继承自己的事业,诸葛亮放心。
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也不为过。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就忠实地想实现诸葛亮的遗愿,立志北伐。而费祎也是诸葛亮生前看好的接班人,但他却不愿北伐。
253年,费祎在接见曹魏降人郭修时不小心中计,被郭修刺死,刘禅升姜维为大将军。
蜀汉多次北伐未果,国内反对向外用兵的呼声很高,多次引发激烈争论,但姜维坚持北伐,在他主持军务期间,先后进行过11次北伐,最后一次是在263年。据统计,在姜维11次北伐中大胜2次,小胜3次,相持4次,大败1次,小败1次。
从他的执着,永不放弃的态度确实个诸葛亮如出一辙。
北伐虽有一定胜利,但未能动摇曹魏的根基,甚至未能改变整个西线战场的总体格局,而蜀汉因此消耗巨大。不过,自诸葛亮到姜维,通过连续北伐,竟然让土狭民寡、仅有一州之地的蜀汉,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曹魏在近40年里只能采取战略防守,这在古代军事史上非常罕见。
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主持曹魏政事,当时蜀汉已相当积弱,曹魏终于向蜀汉发起了总攻。他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路并进,大举征蜀。钟会的大军与姜维相拒于剑阁,邓艾则出阴平道,历尽千难万险,从阴平道南口杀出,到达江油关,对剑阁形成夹击之势。最终实力悬殊,姜维无奈战死沙场。
还有一个徒弟说是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诸葛亮与黄氏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后来经过孙权亲自批准,哥哥诸葛瑾把自己的二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乔现在已经22岁了,担任驸马都尉一职。
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诸葛亮为自己的这个儿子取名诸葛瞻,“瞻”的意思是向远处或高处看,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诸葛瞻虽然很小就在父亲诸葛亮的熏陶下熟读兵法谋略。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7岁,由于诸葛亮常年在外征战,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教育并不多,这也是诸葛瞻成年后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他们是父子,谈不上师徒关系。
三国后期,魏国大将邓艾进攻蜀国,蜀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当时诸葛瞻36岁,已是蜀汉的卫将军,率一部蜀军退保绵竹。邓艾派人劝降,答应诸葛瞻如果投降,可保封他为瑯琊王,诸葛瞻大怒,把邓艾的使者杀了,率领全城军民守城。后来绵竹城破,诸葛瞻战死。也算是为蜀国尽忠了。
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并下令仍在剑阁坚守的姜维投降,延续了42年的蜀汉政权随之灭亡。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刘备为汉室拼搏了一生,但诸葛亮为何却扶不起刘禅?
- 11-30 诸葛亮有取代刘禅的实力,但为何却说他没有这个胆?
- 11-30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 11-30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那刘禅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 11-30 为何说刘禅其实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 11-30 诸葛亮究竟看出了什么?为何认为刘禅是个有智慧的皇帝?
- 11-30 诸葛亮应该去刘表手下任职,但他为何却偏偏追随刘备?
- 11-30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李严?
- 11-30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 11-30 曹操为何不去提前找到诸葛亮,并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