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弘昼为什么会做那么多荒诞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明哲保身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5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弘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提到雍正皇帝的儿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他的继任者,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然而,在雍正的儿子们当中,还有一位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他便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昼。只不过,弘昼的为人所熟知,并不是依靠着他有什么卓越的能力,或是建立了怎样的功勋,而是在于他一系列极为荒诞而奇葩的行为。

  可实际上,弘昼的荒诞很大程度上是“装”出来的,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仅能够让自己享受到了极为丰厚的恩赏以及雍正、乾隆两位帝王的善待,更使得其子孙后代也永葆了平安与富贵。

  弘昼荒诞行事的背后,实则是在明哲保身。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子,生母为裕妃耿氏。

  耿氏在雍正登基之前,与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一样,都是藩邸格格,与雍正的嫡福晋,即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还有两位侧福晋,即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以及弘时的生母李氏,在地位上相比确实要低了不少。

  而在雍正登基后,将钮祜禄氏晋封为熹妃,耿氏则仅仅晋封为裕嫔,并且是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才被正式晋封为裕妃,而此时的钮祜禄氏已经被晋封为熹贵妃,级别和地位依然在耿氏之上。

  其实,雍正这样这样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不希望通过提升耿氏的级别,使得“子以母贵”,提高弘昼的出身,进而对乾隆继承皇位产生影响。包括雍正极力打压弘时生母齐妃李氏的地位,原因也是如此。

  而实际上,自从雍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确立乾隆为自己的接班人后,雍正便一直在为日后乾隆的登基做着铺垫和准备。一方面,雍正不仅为乾隆配备了张廷玉、朱轼、徐元梦等当世之鸿儒名仕为老师,同时还安排宗室重臣胤禄、胤禧教授火器与弓马技艺,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另一方面,雍正则是经常亲自教授弘历治国理政之道,并且时常对其委以重任,特别是雍正还安排乾隆在一些极为重要的祭祀场合代其前往主持,在培养乾隆施政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其在朝堂上的声望与威信。

  从年龄上来说,弘昼与乾隆是同年所生,前后只相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弘昼不可能看不出来雍正这样做的深意。与此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无疑给了弘昼以极大震撼,使得其更加认清了当前的形势,而这便是“弘时之死”事件。

  雍正四年(1726年),就在雍正将自己最为痛恨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等人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的同时,雍正也下旨,将自己的第三子弘时过继给了胤禩,与其彻底断绝了父子关系。紧跟着,雍正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时候,将弘时削除宗籍,革除黄带子,剥夺了其作为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资格。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弘时也就此彻底崩溃,也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弘时便郁郁而终了,年仅23岁。

  弘时之死,除了因为他年少轻狂、不知悔改,长时间与胤禩等人保持了密切联系外,更重要是,雍正这样做既是在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的稳固,也是在为日后乾隆的顺利登基而扫除障碍。

  于是,为求自保,同时向雍正以及乾隆证明自己并没有夺位之心,弘昼也就此开始用“自黑”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荒诞的“演出”。

  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便是弘昼一再上演的“活出丧”闹剧了。

  弘昼不仅是在府上摆设灵堂,停放棺椁,还找人为其吹拉弹唱、哭天喊地。有时兴致起来了,弘昼还会坐在棺椁之上,做起了“导演”,指挥家人进行各种仪式,并且还要求所有人都要哭嚎不止,而他自己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按理说,弘昼身为皇子,却有着如此荒诞不羁、尽失皇家威严的行为,这本应受到雍正皇帝的严惩,可雍正或许是明白了弘昼的用心良苦,况且他也是一直非常喜爱着自己的这个儿子,所以雍正始终没有加以过问,更没有对进行惩罚,反而依然将其晋封为了和亲王,弘昼也就这样安然度过了整个雍正朝时期。

  乾隆朝时期的弘昼荒诞依旧,却最终以善终收场。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登上了皇位。

  然而,此时的弘昼的表现却呈现出了正反两个非常明显的极端。

  不管是在担任八旗都统、玉碟馆总裁等官职,还是被委以议政大臣重任,协助乾隆皇帝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弘昼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展现了卓越的办事能力。

  可与此同时,弘昼荒诞不羁的表现却依然得到了延续,甚至较之此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继续上演“活出丧”的闹剧外,弘昼还在宗室宴会上,大言不惭的羞辱宗室,而他平时更是不学无术,遛鸟闲逛,走街串巷,甚至经常赌博,输的精光后还要找乾隆皇帝要钱替他还账。不过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弘昼在朝堂上因为意见不合,竟当众殴打朝中的宗室重臣讷亲。

  可乾隆与雍正的态度几乎一样,不仅没有对其加以严厉惩治,反而是予以了包庇和袒护,这就使得弘昼更加的有恃无恐。

  其实,乾隆的心中也非常明白,弘昼之所以要如此大张旗鼓的“自黑”,故意败坏自己的形象,为的便是让自己放心,从而不把他当成是一种威胁与顾虑,而弘昼自己要的只是一份平安和富贵而已。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去世,有人说弘昼是受到乾隆的处分郁郁而终,也有人说弘昼是被乾隆所害死的,而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站不住脚,弘昼最终的结果是寿终正寝,得以善终。

  首先,弘昼是被乾隆处罚过,但是处罚的程度并不重。

  ''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

  清朝时期,宗室成员被皇帝罚俸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包括康熙的兄长裕亲王福全,因为“乌兰布通之战”的指挥失误,被康熙罚过俸禄,乾隆朝初年的辅政大臣庄亲王胤禄,也因为参与了“弘晳逆案”,被乾隆罢停双俸。

  并且,在史料上,除了记载着弘昼“仪节僭妄”外,并没有其他罪责的记录,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处罚过重郁郁而终,或者被乾隆直接处死。

  而实际上,雍正的幼子、被过继给果亲王胤礼袭承其爵位的弘曕,才是因为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处罚与责骂,最终郁郁寡欢,忧愤去世的。

  其次,就是关于弘昼得病,是有着明确的记载。

  “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

  而这也说明弘昼确实是生病了,并且病的很严重,以致乾隆亲自到府上探望。而在乾隆探望后不久,弘昼就去世了,所以弘昼更应该是因病去世,而不是其他原因。

  再次,就是乾隆对于弘昼去世后的一系列安排上,也是极尽恩宠。

  弘昼去世后,乾隆皇帝为其上谥号为“恭”,“恭”是恭顺、恭敬的意思,说明乾隆皇帝对于弘昼还是非常的认可的。

  并且,乾隆皇帝更是安排弘昼的次子永壁,直接袭承了和硕和亲王的爵位,隔代并没有降爵,也足可见乾隆皇帝非常看重他与弘昼之间的感情,并对其的后代予以了善待。

  弘昼在其生前的表现确实极为的荒诞,但这并不是弘昼的本来面目,他这样做更多还是“装出来”的。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便是自己能够享受一份平安与富贵外,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着充分的考量。

  弘昼的后世子孙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启功先生。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去世,其次子永壁袭承了和硕和亲王爵位。

  ''三十年,薨,予谥为恭。子永璧,袭。''

  两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永壁去世,乾隆皇帝为其上谥号为“勤”,这也是是对永壁能力与品行的肯定。

  只不过,“和亲王”的爵位,并没有被乾隆确定为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从使得永壁之子绵伦只能袭承郡王的爵位,并且由此开始隔代降爵。而最后一位享受其家族爵位的毓璋,已然只是奉恩镇国公级别。

  当然,弘昼的后世子孙们也同他一样,对于权势和地位没有过分觊觎,保持了非常好的心态,使得这一家族世袭在传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大的动荡,得以安然传承至清朝灭亡,而这些弘昼的后辈们也大多以善终收场。

  在弘昼的后世子孙中,名气最大、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弘昼的第八世孙启功先生了。

  启功先生师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而启功先生最让人钦佩的还是其人格与品质。

  一直以来,他都是自称是“姓启名功”,皇帝子孙的身份从不对外提及。他六十年如一日,将所有的精力一心扑在教学和研究上,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为促进中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世人对其的极度尊重与推崇。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