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公孙瓒为何只是猛将无法成为枭雄?公孙瓒的结局是怎样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公孙瓒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孙瓒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群雄逐鹿天下的参与者之一,十八路诸侯之第十四镇。公孙瓒出身在贵族家庭,却因庶出只能讨的一个小官职,但公孙瓒足智多谋,又长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被侯太守招为女婿,又一步一步的让他接触当时比较有名气和实力的人,由此公孙瓒的眼界和见识都得到了提升。公元178年-公元184年期间,公孙瓒统领三千骑兵追讨边境叛乱,他作战勇猛,带头冲击,西域的那些乌桓将士都惧怕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纷纷投降和避让。公孙瓒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互相征伐,有一次为追击敌将而深入鲜卑境内,公孙瓒鼓励士兵要先下手为强,不能惧怕死亡,然后自己带头冲进地方阵营,杀敌突围,虽然死伤惨重但是鲜卑人再也不敢超越关塞半步了,由此公孙瓒威震塞外得到朝廷的奖赏。

  公元191年,正是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军暴起的年代,青州的黄巾军集结30万军队攻打渤海,公孙瓒只用了2万的步骑兵就击败了青州黄巾军,杀敌数万,缴获大量的物资,于是公孙瓒真正的成为了逐鹿中原的军事力量之一,威名震动中原。东汉末年的孱弱朝廷一面不断的升迁公孙瓒,一面又派汉室宗亲的刘虞前来钳制他,两人的性格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相同,公孙瓒不甘受制于人,杀掉了刘虞,自己统帅割据着北方的政权,朝廷也无能为力,只能表明承认了公孙瓒。那么如此实力的公孙瓒为何最后会失败,落的一个举火自焚的下场,原因有几方面。

  军中无良将,帐内无谋士。公孙瓒的军事行动每次都是自己冲击在前,勇猛无比,自己身为主帅,却不得不自己冲锋在前,说明公孙瓒并无特别厉害的将军,本来常山赵子龙前期归附公孙瓒,帮助他击退了河北的名将文丑,可惜最后被刘备顺手牵羊的把赵云顺走了,当然刘关张也在公孙瓒那工作过一阵子,但那纯属打短工,两人又是同学,所以刘备这样的枭雄肯定不会一辈子为公孙瓒卖命的,一揽历史并没有在公孙瓒的身边发现良将,没有良将打起仗来想赢就很难。公孙瓒还有一个巨大的软肋就是没有智囊团,纵观三国最后鼎立的魏蜀吴都是有完美的智囊团配备,魏国有荀彧、郭嘉、程昱等,吴国有周瑜、鲁肃、吕蒙等,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公孙瓒就没有什么人在他最关键的战役提出战术设想,不会在他危急关头提出反败为胜的战略。

  公孙瓒自身的问题也注定他只是猛将无法成为枭雄。历史总是在不停地验证,谁是最后的王者后来人看得比较清楚。公孙瓒自己作为一员猛将绰绰有余,但是想成为割据一方最后不倒的枭雄就有点难,这其中他自身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最后的归宿。刘虞是朝廷派来的长官,又兼具仁义品德,汉室宗亲,可是公孙瓒最后却将他杀害了,这在仁义道德上就让其处在不利的位置。公孙瓒对待游牧民族用的是特别刚猛的外交政策,一味的打压屠杀,后来的曹操征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使用的就是先武力后怀柔,将少数民族迁往内地。袁绍和公孙瓒征伐多年,袁绍本想休战,但公孙瓒不依不饶,坚决要和袁绍决一高下,这就是不懂谋略,只知对抗的武夫行径。公孙瓒对下属也不仁厚,当自己的手下遇险时,不但不救,还说部下不卖力死战,这凉了多少将士的心。公孙瓒在要失败的时候竟然将希望寄托在以前的敌人黄巾军的身上,又识不破袁绍的计策,这样的战争最后只有失败。勇猛的人失败永远都是璀璨的,公孙瓒不甘落入阶下囚,自己纵火自焚,也是英雄。

  如果公孙瓒有诸葛亮或者郭嘉辅佐,赵云冲锋在前的话,也许结局有变。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