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创建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他真的是个明君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汉景帝真的是明君吗,以上问题历史屋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这是《资治通鉴》里对于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评语。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盛世。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帝王共同努力下汉朝出现国家安稳,稳定发展的局面。其中在汉景帝刘启统治期间更是将盛世推向高潮。

  而今天我们就顺着盛世的脉络,聊聊汉景帝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原明君的另一面。

  打死吴国世子,尽显轻浮之态

  顺便说说汉景帝的太子之位,不比雍正的“九龙夺嫡”和朱棣的20多个亲兄弟。父亲汉文帝总共就4个儿子,汉景帝作为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自然而然就是嫡长子。所以说皇位来的实在太容易,以至于养成骄纵轻浮的性格。

  拿汉景帝打死吴王世子来说。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段:

  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史记》

  翻译过来就是吴国世子这个人骄横,和太子下棋的时候让太子不满意了,两人起了争执,结果太子就以下棋的名义将其杀害。

  要知道,吴国作为当时汉朝的一个下属国,承担着保境安民的作用。因为一次娱乐的下棋,就将人打死,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作为吴王的世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现在太子因为下棋的事就把人杀了。这岂是仁君的典范?下棋争吵在所难免,大不了直接走人,但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命案确实千古罕见。而后来列入汉景帝功劳簿里的“七国之乱”也是由于吴国世子枉死引起的。

  僭越“帝门”,忠臣寒心

  在古代,但凡进入皇宫里,都有严格的礼仪制度。比如有些地方,只有皇帝可以走,这样既显示皇帝该有的威仪,又彰显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话说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和自己的弟弟梁王从一个叫“司马门”的地方过来,结果被当值的守门官张释之拦下。理由是“司马门”只有皇帝可以走,其他人走了就是犯法,必须禀报皇帝。但是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偏偏要从“司马门”进入!事情一度闹得非常大,薄太后知道,下令特赦这才化解此事。

  还记得《三国演义》的曹植吗?因为僭越走天子的白马门,而曹操大怒,杀了守门将军。

  临菑侯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操大怒,公车令坐死-《资治通鉴》

  只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从这件事中我们就可以从一定程度看出汉景帝实际上是骄横跋扈的,只不过在汉文帝的管教下,才稍显没有那么夸张。

  可是,在汉景帝荣登帝位以后,这个张释之却害怕得称病请辞!且看司马迁如何记载的!

  後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史记》

  按道理说,一个忠义的大臣,敢拦下当时的太子,身上所具备的大公无私之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治国的好材料!但是他居然在汉景帝登基后害怕了。新帝登基,害怕他,于是称病想离开,害怕引来杀身之祸。这是为何?明显是说汉景帝可能会秋后算账,追究他当初“司马门”的旧账,才想离开。

  这两个小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到,汉景帝远远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圣明,气量不够,让忠臣心寒是他无法根除的毛病。

  不尊重贤臣,面对危机:怂!

  接着第一个话题,晁错为了巩固汉朝统治,向汉景帝提出了削藩的建议。汉景帝采纳了,最终导致“七国之乱”爆发。眼看诸侯王起兵造反,汉景帝这时候却有点怂了。将过错全部推到晁错身上!他是怎么做的呢?

  《汉书》有这样一段记载:

  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皆弃市,可-《汉书》

  这是啥意思,晁错的妻子都拉到菜市口斩首可以吗?汉景帝用了一个字回复:可!晁错作为有功之臣,说他因为削藩导致七国之乱吧,要是没皇帝许可能有用?意见你采用了,这会出事了把背黑锅全甩给一个晁错,还把人妻儿父母都拉到菜市口斩首,实在有些过了。

  再有,《史记里》说过:上令错衣朝衣斩于东市。看着好像给晁错一个面子,死的很光荣穿着朝服,实际上呢,是晁错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拉走了,当天还依旧上朝。对于晁错的家人拉去斩首,汉景帝就简单回复一个字:可!那还会给晁错一个体面死法?(字数越少,内容越值得深究,事情越大)。

  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晁错被杀,七国之乱依旧没平息。还是要靠武力解决,只是可惜了一代忠臣枉死。

  千古盛世虽然称为“文景之治”,看似两位明君的努力,作为推动盛世达到巅峰的汉景帝却并不完美。

  他不完美,但人无完人,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我想,他在皇帝人堆里,也许算不上英雄盖世,然而,他让天下富庶,为民着想,这一层面看,汉景帝又是明君。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