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直隶总督刘于义,最后是怎么死的?奏事时跪的太久导致的死亡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7分类:历史

  刘于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这几天重温金庸先生的几部武侠小说,在翻阅他那部不太出名的《鸳鸯刀》时,看到这样的情节:川陕总督刘于义委托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的总镖头、“铁鞭镇八方”周威信,将一对鸳鸯刀护送进京。于是就有了护镖途中的一系列故事……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写作武侠小说,喜欢采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蓝本,以此增强小说的可信度和知识性。那么,川陕总督刘于义是不是真实历史人物呢?

  一查,清朝还真有刘于义这号人物,而且真的做过川陕总督。

  一

  刘于义,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生于1675年,于171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此后,刘于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仕途长达36年,历任侍讲学士、山西学政、吏部侍郎、直隶河道总督、刑部尚书、川陕总督、吏部尚书、直隶布政使、福建巡抚、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等职,于1748年病逝,享年74岁(虚岁)。

  从这份履历,我们可以看出,刘于义与清朝的名臣张廷玉、鄂尔泰、李卫、隆科多、田文镜、年羹尧、岳钟琪等属于同一时代的人。

  在36年的履职生涯里,刘于义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二

  1723年,刘于义出任山西学政。清朝时期,各省学政虽然只是负责管理一省的教育,但由于是皇帝派遣,不属于地方官员,戴着“钦差大臣”的光环,因而在地方上备受尊重。

  刘于义任职山西学政期间,发现当地缺乏足够的粮食储备。在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时,这样做没啥问题;但一旦发生洪涝灾情时,就很容易变成大饥荒。为此,刘于义奏报朝廷,每年从耗羡中拿出40000两白银,在太原、平阳、潞安、大同4地购买粮食,储存在粮仓里,作为后备粮食。

  雍正皇帝收到刘于义的奏折后,大为赞叹,立即责令山西巡抚伊都立酌情办理。

  中国古代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在科举考试的独木桥上挤过来的。他们十年寒窗苦读,读的是四书五经,写的是道德文章,却很少接触实用技术,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治河。

  刘于义是少有懂得治河的官员之一。

  1730年,刘于义奉命出任直隶河道总督,指导治河工程。在治河中,刘于义没有坐镇后方夸夸其谈,而是多次亲自深入治河工地,查勘实际情况,据此来作出判断,提出治河的方法。由于刘于义的治河办法务实有效,全部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同意。

  三

  刘于义是在什么时候担任川陕总督呢?

  那是在1732年,刘于义由直隶河道总督任上调任川陕总督。1736年,因为受到部下私运侵帑的牵连,刘于义被革除川陕总督职务,还被责偿麦稞,价值3万多两银子。这就是说,刘于义一共当了4年川陕总督。

  其实,在担任川陕总督期间,刘于义总体上还是尽职尽责,将川陕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提出了许多关于用兵、设防的建议,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批准。因而,刘于义尽管在1733年调任回京担任吏部尚书,也仍然兼任川陕总督一职。

  如果是其他官员,在被革职后,很难东山再起、官复原职。可是,乾隆皇帝考虑到刘于义在治理西北边疆时作出的贡献,不忍将他“雪藏”,于1740年将他重新起用,任职直隶布政使。于是,刘于义开始了他仕途上的第二个春天,而且频繁升职,官至直隶总督。

  四

  1747年,刘于义已经72岁了。

  进入仕途30多年来,刘于义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担任地方官,劳苦功高。乾隆皇帝考虑到这一点,便于当年将他调回京城,过几天安稳的日子。万万没有想到,此举反而“害死”了刘于义。

  刘于义回到京城后,乾隆皇帝经常将他召进宫,询问朝政事宜。1748年2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又将刘于义召到养心殿。按照清朝皇宫的礼仪制度,大臣在面对皇帝奏事时,必须全程跪在地上,不能站起来,更没有椅子可以坐。对于年轻力壮的大臣来说,长时间跪着都是一种折磨,更别说已经年满73岁的刘于义了。

  那天,刘于义跪得太久,搞得有些头昏脑涨。奏事结束后,刘于义站起身时,脚不小心踩到了衣袂,将身体摔倒在地上。紫禁城宫殿地板使用的砖头,质地十分坚硬。刘于义这一重重地摔下去,立即就人事不省,很快就辞世了。

  在那以后,大臣奏事的效率高多了。皇帝问话时,尽可能简洁地回答,能不说就不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奏事,免得重复刘于义的悲剧。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