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劳是否是最大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谁功劳最大?“李靖兵法,世无完书”是咋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凌烟阁功臣的帮助,任李世民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平定江山。
那么,在所有辅佐李世民奠定大业的功臣中,何人功劳最大呢?
笔者认为,非李靖莫属。
在现今留存的史料中,我们能看到的关于李靖的记载,大多是以某种出奇制胜的策略完成奇迹的战争记录,但我们只能看到史官对概况的形容,无法窥见李靖兵法的原貌。即便是一些记载了李靖战术的书籍,也基本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推演出来的,并不属实。
李靖生于隋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法家。李家是军武世家,李靖的爷爷和父亲先后在北魏和隋朝担任要职,均属一方封疆大吏,而李靖本人也荫父职成为隋朝的名将。按理说,李靖的身份与大唐李氏势不两立,在李唐建国之后李靖很难逃过当头一刀。不过,李世民和李靖早年有些渊源,惜才的他特地向父亲求情,才救回了这个军事型人才。
正因为李世民的刀下留人,使得李靖的军事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为唐初的安定立下了不世奇功。李靖一生主导过许多大型战役,其中包括:平定江南、北征突厥、西征吐谷浑,在这些大规模战争中李靖所率的唐军战无不胜,其中,自然离不开李靖别具一格的带兵艺术。
原本,李渊对李靖并不看好,但当李靖屡次建立功勋后,李渊开始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将这个人才杀之后快:“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李渊所列举的,是汉朝乃至先秦时期中国军事能力最强的将领,能与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四人并列,可见,李靖的军事能力有多突出。
所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帮助李世民造就帝业的元勋,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早年追随李世民完成了抗隋大业的功臣,像李靖这种后期加入的并不多。
书归正传,所有关于李靖用兵如神的记载,均属侧面描写。几乎没有任何史料,收录了李靖亲身作战时的战场情况,所以,我们根本无从得知李靖采取了怎样出色的部署。
根据《宋史》的记载,李靖是文武全才,他不但用兵如神,还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收录进七本兵法书中,是为《阴符机》、《韬钤秘术》、《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六军镜》、《兵钤新书》、《弓诀》。令人惋惜的是,自宋神宗之后,中国再无这七部兵书的真本,转录的版本也大多不完整。更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就连残缺版的李靖兵法,我们都已无从找起。
许多军事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在研究李靖兵法时,选择的资料是杜牧的《注孙子》、宋朝时期的《太平御览》和《武经总要》、清人所撰的《通典》。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被收录进《武经七书》中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武经七书》是宋神宗颁定的,其中,收录了我们熟悉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传奇兵书,以及前文中提到的《问对》。
除了《问对》之外,其余六本均属汉朝乃至先秦以前的军事著作,所以,许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问对》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问对》究竟是不是贞观年间出版的军事著作呢?如果,这部作品是后人所撰,显然后世史学界对唐朝军事史的研究会出现偏差和疏漏。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宋神宗颁定《武经七书》的宋朝,从时人留下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早在《武经七书》颁定的元丰三年,就已有学者对《问对》这本书的出处提出了怀疑,认为这部书是北宋学者所撰的,并非贞观时期的军事著作。当时,支持这种说法的有学者何去非、晁公武、陈振孙、邵博。不过,这四位学者提出的质疑始终遭到外界反对,包括《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等均提出了反对意见。
到了民国以后,我国掀起了一阵“疑古之风”。以至于,不少学者觉得《问对》是后人仿造的李靖兵法,并不是李靖所撰的真本。在《伪书通考》等著作中,我们能够看到此等言论。马端临提出的看法是:“神宗诏王震等校正之说既明见于国史,则非阮鸲之假托也。”按照他的说法来说,这部《问对》其实就是出品于熙宁年间的《卫公兵法》。
前文提到过,《问对》的全称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一部比较罕见的,以问答体写的兵法书。整部书总共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李世民与李靖之间的九十八次问答,绝大多数内容为训练与作战的思路,也包含了一些军事问题。鉴于现代已难找到李靖兵法的真迹,所以这本书究竟是不是伪作,直接关系到历史学界对唐朝军事史的研究。
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部书就是李靖的真作,亦是现代人研究李靖兵法的不二依据。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表示,即便考察何去非等人的“伪书论”,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问对》是伪作的直接证据。况且,这部书之所以能被宋神宗收录进《武经七书》,足以说明它是如假包换的真迹。
首先,史料记载宋神宗素来“留心武备”,对军事领域十分关心。他之所以命人编撰《武经七书》,就是希望从历史上的军事著作中寻找出能帮助宋军军官提高军事素养的军事知识,这种做法就像是修订教材一样,所以,一定会得到满朝文武的严肃对待,所有参与修撰的文官都会抱着严谨又严谨的态度。
若是没有直接证据,怎么会有人将宋朝人的伪作作为真品收录进这本教科书中,供全国的军官学习呢?况且,持“伪作论”的学者普遍认为的《问对》作者宋人阮逸在当时并不是名人,史官甚至没将他收录进《宋史》中。根据现存的文献,我们只知道此人是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担任过员外郎,至于他的其他生平事迹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其次,《武经七书》这部著作是由国子监修撰的,国子监象征着宋朝时期官方最高学府,其中都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之士。就算这本书是宋人编撰出来的伪作,能骗得过我们这些活在千百年后的现代人,又怎能瞒得过这些活在当下的时人呢?根据上述两个理由,足以说明“伪作论”是不成立的,《问对》就是李靖兵法的真书。
虽然,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却仍不能证明《问对》是真书,一些学者又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有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例如,整本书中都管李世民叫做“太宗”,连李靖对李世民的称呼都是如此。根据史料可知,李世民死于李靖之后,他自然不可能清楚李世民的“庙号”,怎会用这种称呼过世皇帝的称呼来叫李世民呢?
此外,这本书里还有不少脱离现实的内容,如书中的许多地名是在李世民过世后才出现的。例如,《问对》中李世民曾将李世勣称作“李勣”。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为了避讳,但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不止一部文献说过,李世民登基后曾下诏天下不用避他的讳,自然不可能食言。为唐太宗避讳,是在李世民死后才发生的事。
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问对》中的问答都讲错了,这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问对》中二人称李建成的军队为“右军”,而李世民所率的为“左军”,显然这是与《资治通鉴》及两部《唐书》中矛盾的。根据正史的记载,李建成的部队是“左军”,李世民麾下的军队才是“右军”。右军是跟着李世民一块儿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一点李世民是万万不会记错的,这种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本书就算不是贞观年间的作品,存在不少违背军事常识的纰漏。然而,该书的作者却对李世民、李靖其人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也基本贯彻了这对君臣的军事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并且,这部作品是被宋神宗收录的,也是集官方力量集体修撰的,所以,其内容的严谨性是值得肯定的。
毫无疑问,《问对》的依据就是李靖兵法的基本思想,书中所反映的情况也基本属实,将之作为研究唐初军事的指导书并无不妥。一些外国史学家也有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这部书虽然有很大可能性是北宋时期的伪作,但里面的内容是比较符合唐初的军事情况的,与《贞观政要》上的描述大体相仿。
笔者本人也比较倾向于这种看法,至少在“李靖兵法,世无完书”这一情况未得到解决之前,《问对》的意义是不容否认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