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跟随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禄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自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短短八年时间,就让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更是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情形埋下了一个伏笔。
这场战乱也因此而被现代史学家称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可问题是《旧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
显而易见,作为这场战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安禄山的出身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好。
偏偏唐朝的门第观念又十分严重,以安禄山的出身想要在唐朝出人头地显然就更是难上加难,更别提他干的还是谋反的事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安禄山的背后,定然是存在着不少坚定的支持者的,就像史书说的,“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也确实是有那么一批为数不少的人坚定不移的支持安禄山,而且还不止是士兵,更是不乏“史思明、安太清、李归仁、安守忠、孙孝哲、蔡希德、张通儒、李庭坚、平洌、李史鱼、独孤问俗”等诸多武将文臣。
那么也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谋反的结局向来都不会多么乐观,那么这些人为何会愿意追随安禄山呢?
唐朝官员上升渠道狭窄
毕竟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科举制度”,而这一制度的推行,也就意味着那些寒门士子也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更何况唐朝当时尚且还处于盛世,政治也算清明,那么直接投奔唐朝的政治权力场施展抱负以及才华岂不是更好吗?
诚然,科举制度的出现,确实对此前已经被门阀所控制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的科举制还远远达不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就拿唐朝来说,其注重的往往只是诗词歌赋等华而不实的方面,反而对那些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不太关注。
而且唐朝科举还有一个很大的短板,在其选官制度里面并没有明确关于考生个人品德高低的问题。
但这不是说唐朝不注重官员品德啊,因为当时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衡量其实是另外一个选官途径,也就是自西汉汉文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的“贤良方正科”。
其直接对应的还是一些公卿贵族以及门阀名士的举荐,跟科举其实是各自独立的。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封建时期往往能够在政治权力场上名噪一时的,通常也都是那些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少部分人,至于诗词歌赋什么的,只要字写的好,画画的好,多少也都能混个一官半职。
可这样的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能提供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吗?虽然不能说不能,但也肯定是极少数。更何况如何引起唐朝统治者阶层的关注也是一个大问题。
反观“贤良方正科”,上来就直接能提报到统治者阶层的眼前,明显施展才华的空间要更大,但问题是在于民间那些人才能够靠才华轻松获得门阀贵族的举荐吗?显然很难。
就好比如唐朝的诗圣杜甫,其就曾带着盘缠兴冲冲的跑到了长安城应试,但结果盘缠用尽不说,还并没有获得什么施展抱负的机会,只能悻悻而归。很多人愿意追随安禄山的本质
这也就等同于是给安禄山找到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唐朝不收的人安禄山收呀,别人不举荐安禄山举荐呀。
相信大家只要了解下安禄山手底下那批人的生平,就很轻松的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能力出众的人才在投奔安禄山之前,基本都是一些有思想有抱负,但却并未受到唐朝重视,甚至还饱受打压的人。
当然,这也跟安禄山有着精准的看人眼光脱不了干系。
总而言之,安禄山之所以能在出身普通且又密谋造反的情况下还招揽到这么些愿意追随他的人才,其实跟安禄山自身的人格魅力关系不大。
更多的则是因为这些人空有施展才华抱负的满腔热血,却在唐朝不断的打击中逐渐对唐朝那已经被封闭的上升渠道产生了愤恨。
那么等安禄山如雪中送炭一般给这些人才送来了他们迫切想要的机会之时,这些人会怎么想?
毫无疑问,只会是以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答安禄山的知遇之恩。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安禄山为何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向长安发动安史之乱?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