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成功夺取政权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赵匡胤的称帝之路,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正值新春佳节,但开封城内却是人心惶惶,全无一点欢度新年的气氛。
原来,就在这一天,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条消息:契丹联合北汉,驱大军南下,要趁世宗柴荣刚刚去世的时机,一举并吞北周。
消息传进朝廷,刚刚即位不久的小皇帝柴宗训和符太后吓得够呛,连忙召见宰相范质等人商议对策。
历史上的范质,学问和品德都算的上出众,但却有个最大的毛病:性急。这时,面对慌张的皇帝和太后,范质一心急,也没来的及核实消息真假,就出了一个馊主意:速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战!
如果范质知道这个主意产生的后果,非得抽自己两个嘴巴不可。
但无论如何,皇上的圣旨已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打点兵马,领军出征。
这一年,赵匡胤33岁。
最牛官二代
殿前都点检一职,统领着当时后周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殿前军”。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从各地和侍卫亲军中层层选拔出来的身强体壮、武艺娴熟之辈,平时担任保卫皇城的任务,等于是皇上的贴身保镖。
年纪轻轻的赵匡胤,就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自然不是平庸之辈。事实上,在后周朝廷内,他堪称一名最牛“官二代”。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一生历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是当时著名的猛人之一。后汉乾祐年间,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叛变,赵弘殷带兵讨伐,与前来援助王景崇的后蜀军队在陈仓大战。开战不久,赵弘殷就被流箭射中左眼,却依然奋勇作战,最终大败后蜀军队。
眼睛中箭还能上阵杀敌斩将,这事儿夏侯惇也曾干过一次,赵弘殷的勇猛可见一斑。
有这么一个老爸,赵匡胤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在民间传说中,赵匡胤一双拳头、一条杆棒打天下,传下了“太祖长拳”、“太祖盘龙棍”两套武功,天下闻名。
这两套武功到底是不是赵匡胤所创,虽然没有正式记载,但赵匡胤身手过人、非常能打,的确是史实。
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后周显德三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南唐,在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与南唐大将皇甫晖、姚凤作战。双方开战当日,皇甫晖率领大军,摆出一副堂堂正正交战的架势,但赵匡胤却不按套路出牌:他抱着马脖子,俯下身子直冲敌阵,一刀砍了皇甫晖,(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堪称一出古代版的“斩首行动”。
作为一名统帅,身手出众不过是加分项,治军严谨才是决定因素。在这一点上,赵匡胤也是非常出众的。如前文所说,击败皇甫晖之后,赵匡胤便顺势拿下了清流关。
没过多久,赵弘殷带领后军在半夜赶到了清流关下,但他呼叫赵匡胤开门时,赵匡胤却给了他一个“闭门羹”。赵匡胤的理由是:虽然你是我老爸,但城门开关是国家的事,您还是在外面等着吧!(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直到第二天早上,赵匡胤才放自己的父亲进关。
可见,虽然是一个官二代,但赵匡胤的确是带兵有方,年纪轻轻就能够统帅重兵也就不奇怪了。
权谋高手
带兵打仗,可以说是家学渊源。但赵匡胤青出于蓝的是,他不仅能够上阵杀敌,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谋高手。
赵匡胤刚刚投入后周太祖郭威麾下时,虽然只是一名低级军官,但搞人际关系的能力就已经初露峥嵘:他在征战之余,着意结交身边的同僚,和同为低级军官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九人关系尤其紧密,不久后,赵匡胤便和这九人结拜,赫赫有名的“义社十兄弟”就此成型。
由此可见,在此时,赵匡胤已经有了培植党羽的自觉性。事实证明,赵匡胤的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确的,“义社十兄弟”中的许多人之后都出人头地,成为了赵匡胤身边的得力干将。
搞人际关系、拉帮结派,还可以算得上“阳谋”。但若是没有玩弄“阴谋”的本事,赵匡胤自然也就称不上“权谋”高手了。
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出兵北伐契丹,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三州之地。但就在攻打河北重镇——幽州时,柴荣突然患病,只得退兵。
北伐大业功亏一篑,让立志天下一统的柴荣郁闷不已。而回军途中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他加倍的心神不宁。
回京的路上,柴荣翻阅各地送来的奏章,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小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条小木片,上面只有五个字——“点检做天子”。
这一招非常眼熟。历史上,但凡改朝换代,总会有这种预言式的东西冒出来,而在其背后,总会有巨大的阴谋存在,这一次自然也不能例外。
这时,殿前都点检一职正由大将张永德担任。这张永德不仅是后周的开国功臣,还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论起来,算是柴荣的妹夫。有这一层关系,自柴荣即位以来,张永德屡获升迁,最终执掌殿前军,成为军中巨头之一。
都说生病的人最脆弱,柴荣虽然算得上一代英主,但在病中看到这个,心里就免不了要犯嘀咕。思来想去,回到开封的柴荣一道旨意,免去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解除了他的兵权。
那么问题来了,这根影响张永德命运的木条,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有人研究说,这根木条是当时军队里的另一巨头,统带侍卫亲军的都虞候李重进为铲除异己而使出的栽赃手段。
但问题在于,正史上并没有李重进随军北伐的记录,若说李重进在背后远程操纵的话,虽然也说得过去,但实施的难度着实有点大。其次,在张永德被削除兵权后不久,李重进也被调出京城,转任淮南节度使。由此看来,这件事究竟是不是李重进所为,的确是要打个问号。
虽然这件事的背后主使是谁,历史上并无明载,但我们从结果反推,依然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柴荣北伐时,张永德虽然统领殿前精兵,但担任水陆都部署——相当于前敌总指挥一职的却是赵匡胤。
如果这根木条是有人做手脚的话,赵匡胤自然要比坐镇后方的李重进方便的多。另外,李重进调任外地后,虽然名义上还是侍卫亲军的最高指挥官,但统带侍卫亲军的两个最重要的副职——马军都指挥、步军都指挥却分别由高怀德、张令铎出任。
这两个人,一个是赵匡胤的妹夫、一个是赵匡胤的亲信,就是说,“点检做天子”这根小木条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开封的两支最强军队,最终全部掌握在了赵匡胤手中。
虽然这纯属推测,如果举行一场辩论会的话,赵匡胤能够举出一大堆例子来自证清白。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恐怕赵匡胤就很难解释清楚了。
这是你们逼我干的
这件事,发生在显德七年正月初二,也就是赵匡胤领兵出征的前一天。
在这一天,又出现了一条要命的传言。有趣的是,传言的内容居然和之前的一模一样:点检做天子!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这条传言不是从赵匡胤这里流出来的,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
后面发生的事,我们都很清楚了。正月初四,刚刚出兵一天的赵匡胤在陈桥驿被手下“黄袍加身”,随即直扑开封,兵不血刃地完成了这次政变。
关于这段历史,宋史中的记载很有趣,我们可以看看:“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租乘马。”
看到了吧,在正史中,这场政变大戏的全过程,赵匡胤一句台词都没有!
有句成语,叫做“欲盖弥彰”。这么写,实在是太侮辱观众的智商了。
当赵匡胤带兵进入皇宫时,上了大当的宰相范质后悔不已,攥住副相王溥的手说:“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指甲几乎将王溥的手抠出血来(爪入溥手,几出血)。
无论如何,赵匡胤还是成功了。
正月初五,赵匡胤立国号为“宋”,一个绵延三百一十九年的王朝就此诞生了。值得称道的是,在靠政变取得政权的君主中,赵匡胤算的上最为仁慈的一位,对柴荣的四个儿子和其他亲属,赵匡胤都做到了“优待俘虏”,并未赶尽杀绝。
对忠于后周的臣子也是倍加优待。赵匡胤即位后,一次宴请群臣时,翰林学士王著思念故主,当众大哭,闹得赵匡胤下不来台。但当群臣上书要求严惩王著时,赵匡胤却依然原谅了他,并未加以惩罚。
所以说,一码归一码,虽然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充满了阴谋诡计,但赵匡胤的确称得上是雄才伟略的一位君王。“唐宗宋祖”的排位,确实是实至名归。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赵匡胤能够取代后周,为何说周世宗柴荣要负有首要责任?
- 11-30 在很多宋朝记载中,是怎么提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的?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赵匡胤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与赵普这位核心人物有何关系?
- 11-30 赵匡胤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为何最后却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 11-30 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哪些开国功臣为何没有一人反对?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