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禅指挥的第一次战役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屋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禅的故事。

  蜀魏两国对峙,蜀亡国时全国“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而曹魏可调动38万大军三路攻蜀,双方兵力差距显而易见,而且,司马懿出山以来,意图通过打消耗战,拖垮偏居一隅的蜀汉。故诸葛亮多次北伐却无功而返,此后,蜀汉的防御,沿袭了魏延的“错守诸围”,使得曹魏数万大军劳而无功。但是,在继承诸葛亮遗志、企图恢复中原的姜维看来,如果双方兵力的对比悬殊,就应该把力量尽量集中到一次殊死的战斗中去。于是,他改变魏延这种单纯强调防守的战术,为了实现攻与守,加大反击力度,提出了“敛兵聚谷”战略。

  顾名思义,这一战略包含了“敛兵”和“聚谷”——前者是集中防御,组成诱敌深入的口袋阵;后者则是典型的疲兵之计,拉长敌军补给线的同时,收聚粮食、坚壁清野,而后以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大量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姜维作为“敛兵聚谷”的提出者,本应肩负起统筹全局的责任。但是,姜维毕竟不是诸葛亮,无论是根基还是威望均难以匹及。蜀汉的基石是由荆州、东州和益州三大集团构成,姜维与三大集团无甚瓜葛,因此孤立无援;在国内,姜维屡遭掣肘,每次大举兴兵,费祎都不同意,给他的兵马不超一万人。

  于是,素以昏庸、怠政著称的后主刘禅,成为了实际的战略统帅,他指挥了生平第一次战役,也是最后一次,并导致“敛兵聚谷”破产。在魏军大举伐蜀前夕,姜维已经判断出魏军的进军方向,并上表后主,派遣张翼、廖化督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由于后主昏庸,拒绝了姜维的建议,葬送了蜀汉提早进行部署的机会,致使阴平、阳安关陷入被动,终被邓艾乘虚偷渡。

  而后,刘禅命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率抗击偷袭的邓艾军,并拒绝姜维从剑阁抽调5000人援助,刘禅认为,翻山越岭的几千邓艾大军已成强弩之末,而少壮派的诸葛瞻完全可以应付。但令姜维没想到的是,邓艾几千人居然完败诸葛瞻,而刘禅更是不战而降。当守卫剑阁的将士获悉诸葛瞻战败,后主刘禅正在坚守成都,浴血奋战的消息后,蜀军顿时斗志高昂,蓄势待发,但现实是刘禅要求全体将士缴械投降。此时,守卫剑阁的蜀军愤怒至极,言外之意我们坚守剑阁,钟会15万大军都拿我们没办法,你们后方居然投降给几千人了?《姜维传》:“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