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雍正皇帝为何因为一道考题而龙颜大怒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提起金庸,可谓是鼎鼎大名。但提起查良镛这个名字,恐怕就没几个人知道了。查良镛正是金庸的真名,而他的祖上是雍正年间的礼部侍郎查嗣庭。坊间相传查嗣庭因为出了“维民所止”这样一道考题,竟然被雍正皇帝满门抄斩。那么,这件事是不是事实呢?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看过《鹿鼎记》,我们都知道,双儿所在的主人庄家正是因为“文字狱”而获罪的。这场文字狱使得庄家满门几尽覆亡,只剩下几个寡妇在那里企图报仇。很多人都认为庄家的这个案子,其原型就是金庸的祖上查嗣庭,金庸在这里有影射之意。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没什么毛病。看来,要想解开这个谜题,还得看看查嗣庭的生平。

  其实,早在雍正年间,这个故事就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了。当时人风传有一个叫查嗣庭的考官因为出了“维民所止”这样一道考题。“维”、“止”二字合在一起正好是去掉雍正之首的字谜。于是雍正皇帝龙颜大怒:“好你个查嗣庭,你要砍我的头,那我就让你满门抄家!”然而,很多学者查遍了清宫秘档也不见这个案子,很多史书也没有记载。可见这个案子是子虚乌有之事。那么,查嗣庭究竟是因为何事而获罪呢?

  查嗣庭,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人。他在雍正年间先后任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等职。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乡试,时任礼部侍郎的查嗣庭被皇帝钦点为江西主考官。根据《清稗类钞·狱讼类》记载:“或曰,查所出题为‘维民所止’。忌者谓‘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也,遽上闻。······遂下严旨著拿问,交三法司审讯。”看似有鼻子有眼,但这毕竟是稗官野史,又是孤例,故不足为据。

  如果有人提出异议,那我们再看看别的稗官野史有无“维民所止”的记载。同时期的《请秘述闻》也记载“江西考官:礼部侍郎查嗣庭·······题:‘君子不以’一节,‘日省月试’一句,‘山径之蹊之矣’。”

  陈登原的《国史旧闻》也有类似记载,“雍正四年丙午,查嗣庭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两句,‘小径之蹊’一句命题。”这两种记载,虽略有出处,但大体相似。

  此外,《永宪录》也记载,查嗣庭因“讥讪”而获罪,但并没有提到“维民所止”的只言片语。如此,可见查嗣庭因“维民所止”获罪不过是坊间传闻罢了,并非事实。但这并不能证明查嗣庭不是因言获罪的,我们找出查嗣庭当时出题的文献资料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根据资料显示,查嗣庭共出过三道题。

  第一题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第二题为《山径之谿间,介然用之而为路,为间不用则茅塞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第三道题第一场《易经》第二题: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题《其旨远而词文》;《诗经》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以上是查嗣庭科考出的所有题目,根本没有“维民所止”四字。雍正皇帝虽然对这些试题提出过非议,但这都是查嗣庭获罪以后加上的罪名。清朝虽然盛行“文字狱”,但仅仅因为这些就让查嗣庭获罪,根本无法服众。那么,雍正皇帝究竟为何让查嗣庭获罪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般对腐败是比较容忍的,这也是腐败土壤存在的一个原因。即便有过朱元璋、雍正帝这样用重典整顿吏治也是极少数的,往往也是劳而无功,虎头蛇尾。历史上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大部分官员其实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获罪的,但这个理由毕竟不是冠冕堂皇的。那怎么办呢?把他定性为贪官再好不过了,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哪个当官的没有个经济问题呢?即便没有,也让他“莫须有”。这个罪名是最得民心的,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

  这样以整顿吏治的名义来除掉政治对手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不仅增加了政治实力,同时也收拾了民心。我们如果用这个办法来类推的话,也是如此。查嗣庭根本就不是因言获罪,这只是个由头,真正的原因是政治斗争。

  我们知道,雍正即位以后,除了反贪,政治斗争也是极其激烈的。著名的惊天大案有“阿其那”案、“塞思黑”案,还有年羹尧、隆科多案。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以“朋党”的罪名株连一大片的。而查嗣庭正是和隆科多走的比较近,雍正帝自然认为他就是隆科多的“朋党”。

  雍正四年(1726)9月26日,雍正帝下旨将查嗣庭革职查办。他给出的理由是:“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经举荐,朕令在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及礼部侍郎。”这么一说不就清楚了,查嗣庭的仕途之所以顺利,不就是隆科多举荐的吗?而查嗣庭在士林里的名望又极其高,所谓“枪打出头鸟”,要想彻底扳倒隆科多,查嗣庭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雍正帝先以这个原因将查嗣庭革职查办,然后派兵搜查了其府邸,发现了几本日记。日记里所记多有“讥讪”、“大不敬”之语。此后又联系到他所出的试题“悖谬乖张”、“有意诅咒”。于是将查嗣庭交由三法司会审。说实话,单凭几道试题是不足以定罪的,因为这些都是出自《四书》、《五经》。试题顶多不过是附加罪名而已,是不能单独成证的。而日记则不然,最为私密,且查嗣庭在其中确实有对康熙皇帝的一些牢骚。这可是白纸黑字,赖不掉的。

  经过三法司会审以后,查嗣庭的结案报告也出来了。查嗣庭“恶积如山,罪难悉述。嗣庭身为本朝之臣子,而事事敢于讥讪,深受君父之恩厚,而念念期于诋诅,处心积虑,大逆不道,实为臣民所共愤,天地所不容,擢发难数,万死奚辞!”看看这份罪状,多么的“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这样做无疑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查嗣庭进行审判,简直就是罪有应得!

  雍正帝认为惩罚首恶的目的也达到了,也该显示自己的“宽仁”了。因此对他的家人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判了流放。

  说实话,查嗣庭并不是因言获罪的。其背后的真正罪名就是政治斗争,他只不过是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但如果以这个为罪名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需要私密日记和试题,这些都是对皇帝、对朝廷的“讥讪”、“大不敬”。以这个为由头来让查嗣庭获罪,白纸黑字,自然就是铁证如山了。从查嗣庭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政治斗争的可怕性,我们即便没有亲身经历,单看这些文字就足够让人不寒而栗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