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皇太极对大明是用的是什么战略?为什么会选择突袭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皇太极对大明是用的是什么战略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未能突破山海关,最终带着巨大的遗憾离世。从对大明发布“七大恨”后,就不断发起攻城掳地,如同走地图似的进行推进。虽然进攻态势一直很强势,但是明朝的防守愈加牢固,并且利用火炮优势火力进行防守反击,因此在努尔哈赤后期虽然胜多败少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大败二回,这是他驰骋疆场四十余年的最大挫折,不久因伤加之忿恨去世,享年68岁。他的继位者皇太极继承了全部遗产,而摆在他面前的最重大问题是下一步的军事战略该何去何从。大明虽然多次被后金战略部分城池,但都是边缘地带,甚至还未伤了他的元气。从整体实力来看,大明的二百多年的厚实基业是后金完全不能比拟的,而他们的边角战术的成功很大方面得益于明朝的天灾和内乱,当大明开始重视并集结优势资源时,后金整体表现出了虚弱。

  皇太极的战略智慧很大程度来源于战场的磨砺,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不光只会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他能统筹全局,甚至将目光投射到另一个方向。

  然而改变其父的战略势必引起大家的怀疑,为此他说:“山海关,锦州防守甚坚,徒劳我师,攻之何益!惟当深入内地,攻其无备城邑可也。”

  《清太宗实录》这种避实就虚的策略从根本上来讲是区别努尔哈赤的层层推进的硬大硬拼。皇太极利用他们骑兵优势可以展开千里奔袭,从而对大明进行迂回包抄的奇袭战略。对此他怕大家不懂,进一部生动比喻说:“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削,则大树自扑”。按照皇太极的构想,大明这课老树盘根错节,虽然外表沧桑萎靡,但是整个基础非常牢固,只有像伐树伐根一样,最终才能胜利。此后,他为了避开重兵把守的山海关、宁远一带,多次派军绕道袭扰内地,但他并不以重兵攻打明朝都城,而是不断抢夺大批人畜财物,积蓄实力。

  仅仅两年后的天聪三年,皇太极成功发动了入关战争,目标直指京城,即著名的“已巳变”。正是这次事件不久导致了崇祯诛杀袁崇焕的连锁反应。此前朱由检接替其兄成了帝国的新主人,危机却如同大雾弥漫越来越严重。彼时,崇祯对袁崇焕表现出了高度信任,也正因此将他提升到辽东局势权位最高的负责人,希望他能挽救大明于水火,并赋予他一口“尚方宝剑”对属下有先斩后奏之权。在任命之前,崇祯与其做了长谈,对其颇为推心置腹,并向其承诺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什么给什么。袁崇焕也颇为踌躇,甚至信誓旦旦向崇祯保证,五年平定辽东局势。崇祯问袁崇焕说:“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对答说:“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可收复。”崇祯听完兴奋地说:“五年收复整个辽东,朕不会吝啬一个封侯之赏,望卿努力。”内阁辅臣们听了“五年全辽可复”后无不对袁崇焕交口称赞说:崇焕肝胆识力实在不凡,真是一位奇男子!《明史纪事本末》

  

  正因为皇太极的奔袭打乱了袁崇焕所有的布防计划,后金不仅没被他迅速荡平,反而引到了北京城下。不久,崇祯以“议饷”的名义召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当场质问袁崇焕以前杀毛文龙及现在进京逗留不战这两件事。《明季北略》内阁大学士温体仁以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事对其进行弹劾,连续五次上书,以袁崇焕“欺皇上”“资敌私通”、“引敌上驱”、“胁城下之盟”的罪名请求崇祯处死袁崇焕,甚至由此衍生出关于袁崇焕与后金勾结的传言,为这件历史大案披上一层迷雾。关于毛文龙的死,对战局的发展关系甚大,有的说他罪有应得,有的说袁崇焕擅自诛杀主要将领先斩后奏犯了严重的逆鳞。这都仿佛是历史的表象从根本上来说,毛文龙应该是死于党争。崇祯继位后,凡是与魏忠贤有关系的人都遭到罢斥,原先受阉党压制的东林党人重新被起用,执掌朝政大权。由此这场政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和波及明军内部,引发了将领之间的严重分争。而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火并东江,就是彼此一种的势力权位之争。而这个重要斗争引发了全局负面效应,最终后金渔翁得利,损失的是大明王朝的团结与战略的重创。

  已巳之变后,是皇太极首次入塞战略的成功展示,到天聪四年五月,才拔营东归,历经七个月。期间,双方既有战场的刀兵相见,也有背地议和周旋,战争以后金迂回突袭成功而告终,后金初次入塞势如破竹,验证了皇太极的预判。此次远袭,不但训练了后金长途行军、攻城战守与主力会战的作战能力,同时也窥见了明朝腹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清晰看到了布满大明的天灾人祸,和遍地流寇,给了皇太极进一部冲击大明的更大信心。

  直到天聪八年后,当皇太极再度向诸贝勒大臣再度提出如何向大明进攻时,他们异口同声说:“宜从山海关大路而入。”

  而皇太极依旧胸有成竹地说:“今我大军,宜直抵宣、大。蒙古察哈尔部,先为我所败,心胆皆裂,举国骚然。彼贝勒大臣将来归我,我往,必遇诸途,尔众贝勒可多备衣服,以赏彼贝勒大臣之来降者。”最后不无得意地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谋略了。在皇太极的眼里,对大明这棵风雨飘摇的大树不是一次就可以从跟上伐断,而是多次才能达到目的。多年后,虽然大清的多尔衮依旧从山海关进攻大明,却都是因为皇太极此前已经把所有的难度进行清理,加之历史的一些其他如吴三桂投降的偶然事件,最终让大明从“根本上扑倒”。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