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兄弟为什么会以允”字辈命名?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雍正的兄弟为什么会以允”字辈命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屋小编告诉你。
当人们通览有关清朝雍正皇帝的文史读物时,会发现雍正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是姓,胤禛是他的名字,而“雍正”是他即皇位后的年号。
耐人寻味的是,而他的亲兄弟却以“允”字排辈,如: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这是为了避当朝皇帝的名讳。
溯本求源,封建时代君主观念神圣不可侵犯,为人臣子者在言及或书写君主姓名时,必须避忌,以示尊重,这种风气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
据说宋时有个州官田登,竟与皇帝相比,在其管辖的州境之内让百姓讳言“登”字,甚至连同音字也不许提,所以州中人在言及“灯”时以火代替。
正月十五日照例应该灯红火明、烟花爆竹,于是官书布告曰:“本州依旧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捧腹大笑,感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据说这句谚语即出于此。
避讳的方法,各朝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是改字、空字、缺笔和改音等。
如胤禛的“胤”字改为“允”字可谓是匠心独具,把“胤”字分化组合而成的“允”字,其结构为取“胤”字的“儿”部和“厶”部,拼凑为“允”字。
清朝本没有这些清规戒律,从大草原入主中原的满族政-权,他们说的、用的都是满语,满语系拼音字母组合,本不存在什么偏旁、部首、缺笔、改写等问题,满族旧俗对起名文化尊卑观念、避讲讳名也不十分重视。
顺治定鼎燕京、开创大清后,未及探涉汉族文化,不幸英年早逝,24岁就撒手人寰。
顺治的儿子康熙即统后,对汉人礼仪、儒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勤奋研习,从中领悟到汉族文化博大精深,利于统国治民,故逐渐汉化。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他完全采取汉人命名制度,编出了子孙排行用字,从“胤礽”起以后出生的皇子依次类推,名字的第一个字从“胤”字,第二字从“福”字的“礻”旁,寓意皇家子孙后代福祉绵延。
在实现人名的汉化之后,康熙朝又仿照前朝实行了“敬避御名”的制度。意即皇帝的名字一般人不能采用,如已采用必须更改。康熙名玄烨,遇“玄”字一般用“元”字代替,遇“烨”字则在书写时必须缺末笔。
雍正是位极端独裁的君主,他不但继承了康熙“敬避御名”的制度,而且有所深化。
雍正改元后,“胤禛”这个名字就“会当凌绝顶”,谁也不能再享有了。在百姓中遇“胤”字要改写成“嗣”或“裔”等字,遇“禛”字则用“真”、“贞”或将这二字各缺最后一笔代替。
为彰显惟我独尊、权利至上的心态,他把康熙御赐给弟兄们的名字也纳入了敬避御名的范围,因此今天各种清史读本中,雍正的弟兄都清一色的改为“允”字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雍正作为堂堂大清皇帝,享受这点特权并不为过,只是那时候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万一不小心直接说出皇帝的名讳,搞不了就要被治罪呢。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在雍正皇帝上位以后,历史上真的发生了“八王逼宫”吗?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福惠在雍正儿子中年纪最小,但却受到了怎样的重视程度?
- 11-30 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故事,为何极有可能是后人虚构的?
- 11-30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之前的废太子胤礽又是怎样的结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