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能为多年无子嗣的咸丰诞下一子?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慈禧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咸丰帝,满清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咸丰死后,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并共同辅政同治皇帝,慈禧更是以垂帘听政开始逐渐掌控大清江山实权长达半个世纪,史学家称慈禧太后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权势倾天的两个女人。慈禧虽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篡位,但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同治到光绪年间真正的女皇,而慈禧与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慈禧希望的是延续清朝寿命,希望满清复兴,武则天则是为了报复李唐,颠覆唐朝的统治。
时光回到咸丰元年,按照清朝规矩,新皇帝登基要补充后宫,所以这一年正当适龄的兰儿(慈禧乳名)被召入宫,参加选秀女。慈禧的家族世代在京城做小官,虽然贵为满洲贵族,但地位很低,如果不是因为慈禧个人资质优越,很难被孝和太后选中,入宫后的慈禧被封为兰贵人,因貌美如花成为咸丰最爱的宠妾之一。不过咸丰的个人生活比较糟糕,咸丰这个草包政治上无能,在女人身上倒是一把好手,在他的后宫,没有满汉之别,满洲女、汉女、蒙古女应有尽有。
除了好色,咸丰还好酒好吸食鸦片。酒伤肝胃色伤肾,鸦片伤全身,这样的咸丰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慈禧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将来,咸丰宠时己荣家荣,如果咸丰死了,自己该怎么办,自己的家族该怎么办?咸丰当时已有皇后,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在后宫立足呢?她先想到的是让咸丰振作起来,于是她多次劝谏咸丰不要沉浸于酒色鸦片,但并不管用,于是找到了身为皇后的钮钴禄氏想办法,慈安皇后身份比慈禧高,性格温顺,咸丰十分顺从她,但慈安给慈禧的建议是不去理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慈禧无奈只好想其他的办法了。
身为皇帝的女人,能够在皇帝死后仍然可以立足后宫最好的办法就是为皇帝产下子嗣,子嗣成为太子那就更好不过了。自从入宫以来,咸丰一直未得一子,慈禧觉得是咸丰长期饮酒所致。所以慈禧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挑选咸丰最清醒的时候与其共度良宵,终于在咸丰五年怀上了龙种,咸丰六年三月三日生产,果然是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载淳。《清史稿》载:“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咸丰沉浸于酒色之中,酒后难育子嗣这是生理知识,所以咸丰有了儿子,他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于是兰贵人成为最大的功臣,高升为懿贵妃,在后宫的身份一跃而起,仅排在皇后慈安之后。不过由于皇后未能生产,慈禧实际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慈安。
随着咸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更因咸丰只有载淳一个儿子,慈安又与世无争,过于安分,这时的慈禧便有了更高的期望,即觊觎大权独揽的皇帝权力。在这里还有一些野史的记载,慈禧对权力的渴望是因为恭亲王奕訢的蛊惑,奕訢自从与咸丰争夺储位失败后,一直记恨咸丰,在他被咸丰罢免官职之后,居住在圆明园春园之中,在这段时间与慈禧有了交集,于是奕訢希望慈禧能够在咸丰死后以辅助少帝为由掌握清廷政权。虽然是野史所记载,但这件事情有理有据,逻辑上也说得通,未尝不是一种很合理的猜测。
慈禧真正能够垂帘听政,发起辛酉政变实际上是因为她的性格。史载慈禧的性格是“心思灵敏,实过于人,其热心政权,亦独秉特性”当一个具有如此属性的人正巧有此机遇,哪有不放过的道理。当英法联军打到天津的时候,正在圆明园与众位妻妾喝酒的咸丰心痛不已,马上结束了宴席,孝贞皇后与嫔妃们哭泣之时,慈禧却向咸丰谨言:“事危急,环泣何益,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付。帝乃召奕訢、肃顺共计之。訢主和,顺主战,于御前,不能决。”面对国难,慈禧冷静面对,建议召见奕訢与肃顺共商退敌良计。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后宫妃子,尽然如此了解奕訢主和的想法,难道真的如野史所记载,二人私下早有联系?当时的奕訢已经很久没有管理国家的事情了,慈禧为何偏偏要将奕訢推荐给咸丰呢?这些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只能任凭我们猜测了,网友们想必也有自己的答案吧。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