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民国时期买一辆汽车要花多少钱?2700块大洋,黄包车司机不吃不喝攒20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9浏览:67分类:历史

  自从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一百多年过去了,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成为全球最为普及的交通工具。在今天,汽车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了,即便是在农村地区,也已经非常普及。可是在民国时期,汽车不但非常的少见,其价格远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

  中国最在出现汽车的地方是上海,于1902年由匈牙利人引入,起先只有两辆,到了1912年,全市已有汽车1400多辆,这时汽车也在全国流行起来。汽车流行以后,逐渐取代轿子和马车成为上层社会人士的时髦交通工具。

  但是,汽车价格毕竟太高,不是一般平民所消费得起。即便是当时的中产阶层,如大学教授,也只有胡适、顾颉刚等寥寥数人用上了小汽车。胡适是著名学者,收入主要靠稿费,一年有一万两大洋的进账,但是最开始也是从朋友那买了部二手车。顾颉刚由于在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授课,两地距离有60多里路。为了便于来往两地,他买了一辆汽车,每月支付司机薪水20块大洋,但是汽油花费却要100大洋。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物价,大洋的购买力还是不低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月薪,也不过8元,这还是走关系才进去的。但是你知道那个年代,汽车的价格吗?

  毋庸置疑,那个年代的汽车清一色都是进口的,一辆普普通通的福特牌汽车,在上海的售价是2700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物价,相当于30-50万元。但是彼时收入也不高。一个黄包车夫,一年的平均收入勉强100多块大洋,若想黄包车换轿车,起码不吃不喝攒上20年。

  在当时,不但车价高,油费也不低。当时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国,年产石油不足十万吨,大部分都是靠进口。30年代,在南京加一升汽油要花四五毛钱,按照购买力,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五六十元。

  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继进行,为了把宝贵的汽油尽可能多地投放到战场上,石油成为管制物品,在民间就更难买到了。于是,有些轿车干脆烧起酒精,而公共汽车就更悲催了,车上架起个大烟囱,专门用来烧木炭。有时路上歇火,乘客还要下车去捡柴火。

  民国时期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实际上正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虽然这种发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毕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改变了社会的风貌,并为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