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女扮男装真的不会被发现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花木兰是一个艺术形象,存在于北朝民歌《木兰辞》之中。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当混乱的一个时期,各种割据政权在中国北方地区拥兵自立,这些割据政权很多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之所以会产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一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还比较浅,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作用还很有限,女性还不是很受歧视;二是由于人口少,加上连年征战,人口的减少速度很快,所以少数民族妇女在生产劳动中担负了很大的工作,甚至走向战场直接参战。

  花木兰就是那个时期的女战士形象的典型。花木兰应该属于当时的北魏政权。

  383年东晋的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苻坚在仓皇逃窜的途中,听到风声和仙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追兵,与此产生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

  此战之后,前秦陷入混乱和分裂,386年,拓跋珪趁机在牛川称代王,恢复了代国,建都盛乐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这时候他面对的北方的邻居是从公元四世纪开始逐渐在蒙古草原崛起的一个部落制汗国——柔然,他们主要活动在现在的蒙古国,势力曾经到达现在的内蒙古南部地区。

  这个国家的人都是鲜卑族,关于鲜卑族的来源有种种说法,大致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匈奴”、“鬼方”、“凶奴”、“猃狁”、“北虏”、“北狄”等。这些都是古代在中国周边活动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柔然”名号始于车鹿会之后自称。此外还有一个名字叫“蠕蠕”,意思是他们就想不会思考的虫子,这个名称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给取的绰号,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没有智谋,打起仗来只会凭借蛮力,于是就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北魏后期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

  真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征兵的通知下发到了花木兰的家里,他的父亲有为国出征的义务。但是花木兰的父亲已经比较年老了,没有体力征战了。从这个《木兰辞》来看花木兰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普通战士或者是基层军官,这些岗位对士兵的体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年老体弱的人是无法胜任的。

  正在全家愁眉不展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然的要替父从军。虽然大家都很怀疑,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这样。于是花木兰准备好装备就出发了。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几年,等花木兰回来,已经成了一个大将军了,但是她不留恋官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复了女儿身。

  花木兰的故事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但是花木兰的确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只能说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一种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连柔弱女子都参军报国了,这带有一定的战争动员的色彩。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战争的惨烈,男丁不够女兵都参战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