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南北朝的真正战神,陈庆之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陈庆之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那么,他到底有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北魏末年,军阀混战,各方的矛盾不断激化,先后涌现出了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割据势力,使得整个社会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之后,萧衍为了辅助元颢登上皇位,派陈庆之率领七千军队将其护送到洛阳,这便是最早的七千白袍军的雏形。

  但是,在元颢当上皇帝之后,却变得不思进取,无奈之下,陈庆之只好带着七千人离开了洛阳。当他到达睢阳的时候,与当地守军展开了激战。当时,睢阳的守将丘大千拥有七万大军,面对这强于自己十倍兵力的敌军,陈庆之精心谋划,以智取胜,以少胜多,最终,将其打败了。

  虽然,后来对方的援军赶到了,但是,此时的陈庆之却已将荥阳拿下。随后,敌军的援军陆续到位,数量快速增长到了二十多万。面对如此多的敌军,陈庆之不仅没有退缩,还选择主动出击,结果,出奇制胜,再次打败了援军。之后,陈庆之更带着七千白袍军攻下了虎牢关,大梁等多个城池。

  自此,使得陈家的白袍军在敌军眼中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由此,很多敌军见到白袍军都不敢应战,纷纷投降。就这样,七千白袍军在当时名震天下,其战绩被人们广为传颂,而陈庆之与他领导的这支军队,也成为了历代将领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当时有童谣曰: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以七千打二十万,这人员数量上的巨大悬殊,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最终,还能以少胜多,这在冷兵器时代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那么,陈庆之的战绩到底是真是假呢?它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我们接着来分析一番。

  其实,陈庆之的几次经典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他第一次领兵攻占涡阳,仅仅用了两千人马就将当地守军打败了,要知道,那可是北魏宗室元延明的两万大军。接着,他又率军北伐,在睢阳带领七千白袍军将七万守军击退。而荥阳一战,敌人拥有二十万援兵,但他却只用了三千精骑就完胜了。

  此外,在元天穆、李叔仁等率军攻下大梁之后,陈庆之对其进行反攻,还是这七千白袍军,历经四十多次勇猛作战,一口气接连攻下了三十二座城池。从以上的战绩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庆之善于以少胜多,甚至,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令人不可思议。而这些都是史料中记载的事情,应该是确有其事。

  其实,陈庆之作为一个凡人,凭借血肉之躯能够缔造出犹如神话般的战绩,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首先,是内因;

  梁国的梁武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帝王,所以,他在选才和点将方面一定有其过人之处,能够任用陈庆之也是看中他的一身真本领,可以说,这给陈庆之的成功提供了前提保证。此外,陈庆之善于作战且足智多谋,在他的军队中有着非常严明的组织纪律,也只有这样作风的部队才能打胜仗。

  其次,是外因。

  当时的北魏,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政治腐败,部队松散,毫无战斗力可言,无非就是强弩之末,垂死的挣扎。所以,虽然来与陈庆之对抗的军队人数众多,但是,十个北魏军人,不抵一个白袍士兵,陈庆之的取胜也是情理之中。

  那么,如此神勇的一代将领,是怎么死的呢?

  中年时期的陈庆之,接连打了几个堪称奇迹的战役,让敌军闻风丧胆,甚至,不战而降,成为了一代战神。到了晚年时期,梁武帝再次派他讨伐东魏,但与北魏当时的情况不同,东魏的守军众多,且战斗力不差,再加上,异地讨伐等诸多不利因素,让陈庆之的这次战役并没有成功,只能带兵返回。

  后来,陈庆之去了豫州赈灾,当时的灾情非常严重,陈庆之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避免社会动乱,选择了开仓放粮,让人民的饥荒问题得到了解决。而这不仅让百姓们对其非常感恩,还为他修建了功德碑。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陈庆之却在当年因病去世了。

  虽然,陈庆之是一代武将统领千军,但实际上他对于骑马射箭这些都并不擅长,而且,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虽然带兵打仗,但他却连一张弓都拉不开。尤其是到了晚年,他的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还有,他常年征战,本身就对身体的消耗很大,让原本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他的病故。

  最终,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了他的爵位。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小说《奔流》中,陈庆之则是小说主角,为用兵天才和不败名将,三百白骑取得了钟离之战胜利。民国作家蔡东藩小说《南北史演义》中,陈庆之事迹与正史差别不大,但是,却被作者形容为骁将,与史实上陈庆之儒将的形象有所出入。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