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叡登基时根基不稳 司马懿为何不趁机夺权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对魏明帝曹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是曹操的名作《龟虽寿》中的几句诗,慨叹人生无常,岁月易老。结果他没料到,自己一语成谶。曹操自己活了65岁,在三国时代勉强算是长寿。但他的儿孙辈却几乎个个享年不永。

  曹丕公元220年登基,六年之后就撒手人寰,时年才39岁,只比曹操晚死了6年。他儿子曹叡226年登基,13年后去世,死时才36岁,比他爸爸还要短命,皇帝又换成了儿子曹芳。换而言之,从220年到239年,不到二十年时间内,曹魏就经历了4次皇权交接,这种频繁的核心统治层的巨大变动,给魏国的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已经引起了曹操的警觉,认为他虚伪阴险,提醒曹丕此人“必预吾家事”。曹丕一来才干过人,对驾驭司马懿这样的老奸巨猾之辈得心应手,二来他能顺利登基,司马懿也出力不少,三来魏国之国事方殷,司马懿这样的能臣也确实有用武之地,因此对曹操的话置若罔闻。

  曹丕临死之时,把帝位传给儿子曹叡,还把司马懿确定为四个辅政大臣之一。曹叡登基之初,还是个20来岁的毛头小伙,根基不稳,而此时的司马懿位高权重大权在握,在朝中人脉广泛根基深厚,堪称是篡位的天赐良机。

  然而,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始终表现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夹着尾巴做人,像一头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根本不像是个怀抱篡权之心的野心家。直到曹叡去世的那一天,司马懿也没敢做出任何逾矩之事,对国家的忠诚和尽职尽责的程度,简直比起诸葛亮来也不遑多让。

  司马懿面对毛头小伙曹叡,为何表现的驯服无比?原来,不是司马懿野心不强,而是曹叡能力实在太强,根本不给司马懿篡位夺权的任何机会。实际上,在三国时代的皇帝中,曹叡虽然很年轻,但论及用人之道和驭下之术,曹叡绝对可以稳居前三。

  父亲曹丕临死之前,担心曹叡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撑不起魏国这么大家业,指定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为辅政大臣。谁知曹叡却是另有主意,他渴望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嫌这几个辅政大臣在京城碍手碍脚,陆续把曹真、司马懿、曹休等调任边疆,4个辅政大臣中只留下一个文臣陈群待在京城。

  曹叡这一手非常厉害,正如《晋阳秋》所评价的,“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不露声色之间就把朝政大权操之在己。这一大手笔,让精明过人的司马懿意识到,这个年轻主子心计深不可测,不可等闲视之。

  其次,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根本不像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反而干得头头是道,“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

  曹叡能够虚怀纳谏,即使有的大臣批龙鳞捋虎须,犯言直谏,曹叡也毫不生气。他力戒奢华,勤于政事,还很有亲民作风,经常亲自审阅百姓的上书来信。他的见识过人,决断国家大事合情合理,切中要害。

  三国名将陆逊就曾说过,曹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简而言之,曹叡虽然年轻,但却表现出惊人的成熟与睿智,对帝王之道了然于胸,无论是内政外交、处理民政、选将用人,都做到了无懈可击,滴水不漏,是一位深得民心的英明之君,让吴蜀两国都感到了更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就是野心再大,也无隙可乘,只能老老实实扮演老黄牛的角色。

  参考资料:《三国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