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越国的语言文化及艺术风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9浏览:38分类:历史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粤拼:Naam4-jyut6-gwok3),是位于中国汉地九州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都定于汉族地区南部的番禺。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是汉朝藩属国。
社会经济
赵佗统治南越国广大地域六十七年,深具独创性并取得成功:政治上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废"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冶铁业,以及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文化上首先是推行使用汉文,《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凡此种种,使岭南社会跨入汉朝主流社会的有序发展。
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南越国时期更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顿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广州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原商贾缔造财富传奇的地方。《史记·货殖列传》说:"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汉书》说:"粤地处近海,中国(即中原,笔者注)往商贾者多取富焉";《晋书》说:"广州包出大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语言文字
南越国除了从中原迁移过来的数十万华夏部落使用古汉语外,本地的南越部落、西瓯部落、雒越部落等土著居民大部分使用古越语,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两地的粤语则就被认为保留了很多古越语的成分。南越国由于其创立者赵佗和大部分官员均来源于中原,因此汉字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在南越王墓和广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铭刻有文字的印章、铜器、银器和陶器等,大部分文字为秦汉隶书。而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部落一般相信只停留在刻符记事的阶段。
音乐舞蹈
南越国的人民能歌善舞,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钟、磬、勾鑃、铙、铜鼓等,弓弦乐器有琴、瑟等,吹奏乐器有笛等。在这些乐器中,铜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乐器之一,它除了作为乐器使用之外,还是古越人地方首领们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南越国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不少描绘南越舞蹈的图绘,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舞蹈主要分为越式舞和楚式舞,越式舞种类繁多,有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竹舞等,楚式舞只有一种,即长袖舞。
陶器
据考古专家的研究,珠江流域的早期陶器有近万年的历史,而其中几何形印纹陶更被认为是珠江流域先民的创造。先秦时期在中国南部出现了这个陶系,其特点是在陶器的表面装饰有各种几何图形的花纹图案。印纹陶最早的考古发现是在1914年~1915年广东南海发现的实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环珠江口的香港多个岛屿及粤东海丰一带的沙丘遗址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印纹陶,它们的分布不限于珠江流域,与福建、江西、浙江连成一片,还流传到中原地区。
风俗
南越国的南越、西瓯、雒越等部落和其他百越部落一样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他们和中原华夏部落的风俗不同,他们当中的大部人很有现代潮流感,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文身,即中原史籍所记载的"断发文身",这也是东南沿海地区及越南地区所有百越部落的习俗。
《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由于南越国南面临海,境内河网众多,所以很多的越人水性很好,他们擅于利用船来进行渔猎,喜欢食用各种鱼类和贝类,在一些出土的铜鼓上还描绘有他们竞赛龙舟的习俗。
在中国各地多个发现有早期水稻遗存的重要遗址中,广东英德云岭牛栏洞遗址是广东发现有水稻遗存最早的遗址。发现水稻硅质体,将水稻驯化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广东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发祥地。
古越人的房子多为"干栏式房屋",这类"干栏式建筑"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湿热多雨的地区,是一种底部栽以竖立的木桩使得居住面高离地面的木构建筑,上层住人,纳凉、防潮、可避毒虫禽兽,下层或圈养牲畜 。居住形式与各地域生活的自然与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而南方百越部落则住干栏式房屋。
如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有大面积长条形的木结构"干栏式房屋"遗址,这大概是所知的最早的"干栏"房。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许多遗址都有发现,如浙江的钱山漾、桐乡罗家角、江苏丹阳香草河、吴兴梅堰等遗址都有此类房子出土。云南的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见有这种干栏式住居习俗。江西清江营盘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干栏式房子模型。四川成都十二桥商代遗址和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发现的大型木构建筑群,说明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住居习俗尚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猜你还喜欢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11-29 汉景帝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与是汉高祖刘邦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