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真相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9分类:历史

  每当一提起刘禅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虎父焉生犬子!”但历史的玩笑常常是虎父偏生犬子。大英雄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名禅)就被人称做“犬豚”。他是以窝囊著称于史的,千百年来他的名字几乎成了低能儿的同义词。“扶不起的刘阿斗”,这句俗谚,就是贬斥一切低能儿的通用词汇。

  那么,刘阿斗果真是低能儿吗?这得从他的身世说起,史籍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鱼豢《魏略》的说法:刘阿斗生于小沛(今江苏沛县),幼年时在兵荒马乱中丢失,后被人贩卖到汉中,长大后始被刘备找回。《魏略》的原文是“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为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

  另一种是《三国志》的说法:刘阿斗生于荆州,三岁时,曹操进袭荆州,父亲逃亡,刘阿斗为刘备大将赵云所救。不久,母亲甘夫人亡故,他跟随孙夫人。孙夫人回江东时以他为人质带走,被赵云勒兵断江夺回。以后又跟随父亲去成都,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立为皇太子。

  综合分析,关于刘阿斗的身世还是《蜀书》的记载更为可靠些。《魏略》的记载,大概是根据当时的流言传说。在魏蜀两国相隔千里、交通阻隔的情况下,发生一点关于刘阿斗的流言和传说是不足为奇的。

  但传说也好,流言也好,刘阿斗是刘备的嫡亲儿子,这是不容置疑的。刘阿斗幼年失恃,母亲早死,父亲又戎马倥偬,没有多少时间照看他,这大概也是不容置疑的。由于这种情况,刘阿斗幼儿时期,大概很少获得父母爱,“胎教”和幼教自然也很缺少,这对他的智力发育可能有些影响。

  荆州大逃亡之后,他父亲在赤壁大战中取得了胜利,获得了一块落脚地。公元210年,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她就是前面讲到的孙夫人。从此刘阿斗有了一位继母。当时他已三岁。但是这位继母性情“刚猛”,“侍婢百多人,皆持刀侍立”。连刘备见了她都“心常凛凛”,一个三岁的孩子见了她大概也不会感到惬意。同时,从孙夫人的婚烟目的和生活习性看,她对刘阿斗大概也不会有多少母爱。由此,刘阿斗也只能在孤独中度过童年。不久,刘备人蜀,孙夫人返吴。这时,刘阿斗连继母也没有了。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纳吴氏为后,她就是史册中说的穆皇后。于是刘阿斗又有了一位继母。这时,他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了。穆皇后是蜀汉很有教养的淑女,她对刘阿斗大概不错。在此以前,刘备已把教育接班人的责任交给了他的丞相诸葛亮,从此,他有了一位好母亲,一位好老师,又可以经常看到父亲。这几年大概是他生活最安定、最幸福的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厄运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父亲兵败夷陵,病困于白帝城。父亲病危时想念自己的儿子。他给儿子写了一份情深意长、寄托厚望的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按即射援作者),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遗诏说明了这位从平民百姓中崛起的皇帝,尽管颠沛一生,但是对自己儿子的成长还是十分关注的。他劝说刘阿斗从“去小恶、积小善”入手,修养德性,并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循循善诱,关怀备至。

  刘备的遗诏透露了刘阿斗智力水平的信息。大智谋家诸葛亮也给刘阿斗这样的定语:“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这9个字字字灵验,毕竟刘阿斗尽管幼年失恃,相当时间内教育条件甚差,但智力并不坏,接受教育的能力甚强,刘备死后,他能执政达四十多年,绝非低能儿可比,显然是“智量甚大”的具体体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