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宋孝宗赵昚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气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赵昚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的地位本来轮不到他。可是赵惇太能装了,他的榜样就是隋朝时的杨广,在父皇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勤奋好学。父亲偶有风寒,赵惇比自己得病还着急,忙前跑后,亲尝汤药。赶上孝宗心情好时,赵惇也喜形于色,要是孝宗情绪低落时,赵惇就会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赵惇还时常在自己的诗中称颂父亲的丰功伟业,这一切都让孝宗非常满意。

  不过,宋孝宗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生的影帝级人物。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父皇的赏识,早日成为南宋第三代接班人。赵惇的一系列成功演出深深迷惑了孝宗,孝宗觉得自己的三儿子最像自己,既英武帅气,又才华横溢。于是就在太子死后,直接越过老二,把赵老三赵惇立为储君。孝宗在位27年,赵惇就做了18年太子。时间一长,赵惇按捺不住了。

  有一天,赵惇试探着向孝宗抱怨:“父皇啊,我的胡须已经开始变白了,有人给我送来了染发的药物,我却没敢用。”那潜台词昭然若揭,你还要让我等多久?十多个春天还不够,害得我悲伤总比快乐多。宋孝宗听出了儿子的弦外之音,不卑不亢的说道:“有白胡须好哇,正好显示你已经成熟了,何必用药染什么发?”孝宗如果识破了儿子赵惇的伪装和潜伏,尚有挽回余地,可惜他最终还是被儿子蒙蔽了。

  宋孝宗之所以谥号为孝,是因为他本不是高宗亲子,却事孝为先,千方百计满足高宗要求,哪怕自己忍辱负重,同时他确实对高宗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太上皇高宗逝世后,孝宗悲痛欲绝,决定守孝三年,再加上对政事心身厌倦,于是决定禅让皇位于太子,赵惇在42岁这一年即位,史称宋光宗。

  开始时,因为权力还不稳固,光宗效仿孝宗侍奉高宗一样,早请示晚汇报,每四个月按照礼节向父亲请安。偶尔还陪父亲喝喝酒,听听曲,或者邀请父亲出去打打猎,赏赏花。时间一长,光宗就忍受不了这种表面文章了,先是借口推辞,后来干脆再也不照面了。孝宗是一位极重感情的人,依他对高宗体贴入微的照顾,怎么也想不到亲生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心里非常郁闷。

  有一次,光宗率领大臣和嫔妃外出游览,却没有邀请太上皇。大臣们看不过去了,就上书说孝宗当皇帝时,每次外出总会邀请高宗同行。如今陛下你独享美景,而把父亲闲置冷宫,非常不符合孝道。赵惇接到奏章后,非常恼怒。恰在此时,孝宗托人赐给光宗一只玉杯,赵惇余恨未消,气急败坏的将玉杯扔在地上摔碎了。父亲孝宗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伤心。

  还有一次,孝宗闲居中深感无聊,于是登高台眺望宫城之外,看见里巷中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一个孩子被一群孩子欺负,脱口喊叫:“赵皇帝来,赵皇帝来。”孝宗见景生情,不胜悲凉,自言自语的说:“我是他老子,我叫他尚且不来,你叫他,更是白费力气。”孝宗在儿子不孝中郁郁寡欢。发展到后来,光宗竟然一年都不见父亲。此种行为,在理学盛行的宋朝,显得尤为大逆不道,社会上议论纷纷。朝臣数百人聚集,纷纷上书遣责光宗太不近人情。而光宗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此时的孝宗万念俱灰,气得肝疼,以孝道为先的孝宗可能现在才看清儿子的本来面目。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