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汉宣帝的名声为什么不如汉武帝?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和汉武帝比,汉宣帝功绩更大,为何名声远不如汉武帝响亮。

  中国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如群星闪耀般出现了几百位帝王,而如果要在他们当中,选出几位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汉武帝往往都会榜上有名。但熟悉汉朝历史朋友往往会有疑问,那就是论文治武功而言,同样是西汉皇帝的汉宣帝,相比较汉武帝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知道这位帝王的人却不多。这是为何呢?

  船夫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直到前些日子写了篇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章,让我找出了汉武帝与汉宣帝在同一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表态,或许是造成后世儒家评价大相径庭的原因,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在历史书中,记载了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虽然本质上是为了清除窦太后的残余势力,但明面上儒家的地为的确是被提高了。如今来看这场权利斗争,肯定是达到了汉武帝与儒家双赢的结果。

  但经过一代代儒生的“春秋笔法”,让后世读到这段历史的人,往往会下意识的认为,“只有儒家才能救中国,不信儒家的王朝都没有好结果。”这也是船夫当初在初中,学完汉朝历史后最直接感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但实际上汉武帝一朝并没有对匈奴并没有造成多么有效的打击,举全国之力只不过把匈奴打跑了而已,没过几年人家又回来了。反倒是中原百姓因为连年的战乱苦不堪言,在汉武帝晚期,已经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民不聊生的惨状,说句不好听的,国家都快被汉武帝玩完了,不然,自尊心那么强的汉武帝怎么会颁布《罪己诏》,可见形式烂到何种程度了。史家二司马之一的司马光曾评价汉武帝: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将汉武帝晚年的光景,比作了秦朝末年。已经很露骨的表达出,汉武帝差点把汉朝亡国的事实。好在汉武帝及时悔过并在发布《罪己诏》后,推行了屯田制度,缓解了底层民众的社会矛盾,不然汉武帝就是一个亡国之君。

  汉宣帝时期,汉朝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朝称臣。后又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 ,同时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汉宣帝统治时期,汉朝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达到西汉巅峰,史称“孝宣之治”,庙号中宗,是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其余三人为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

  关于汉宣帝的故事,前些年的《乌龙闯情关》中的刘病已就是以其为原型拍摄的,但剧中走的是满满的偶像风,把原本英明神武的汉宣帝弄得跟娱乐明星似的。汉宣帝曾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这句是汉宣帝刘病已讲给太子(汉元帝)听得,所以被记录在了《汉书·元帝纪》中。当时的太子太过轻信儒生,汉宣帝就很直白的告诫儿子,“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夺权忽悠人的把戏,并不是国家真正强大的原因,你可千万别当真。做皇帝手腕要硬,不能被大臣所左右,表面上用王道统御四方,私底下也要学会用霸道之术教训那些不听话的。

  这段话几乎是道出了做皇帝的精髓,只可惜汉宣帝的太子把这都当成了耳旁风,继位之后就开始笃信儒生,把大好的江山霍霍的不成样子,汉朝从此盛极而衰。

  被儒生写歪了的历史

  看完以上对比,相信大家会发现,宣扬汉武帝的话,就会间接的让人联想到,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革,让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强大了起来。这种潜意识的效应,让后世文人前赴后继的开始赞扬汉武帝。而至于汉宣帝,则因为说了“大实话”,被后世一代代儒生,将与其有关的内容束之高阁。看到这种认知偏差。船夫不禁想起了那句话: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