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担任科举主考官,传说苏轼未能夺魁是因为曾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代科举的相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启了重文轻武,武将被解权,反而迎来了文人的盛世,而北宋的文人集中出现在仁宗朝,每届科举都能出现名留千古之人,令无数高中生头痛的“背诵全文”天团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而宋仁宗时期的嘉佑二年的科举,这一届堪称千年之最,选拔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
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创立以来,一直到光绪31年废除,这1300多年里,一共举行了700多场,产生了700多位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科举制度在历代王朝的选拔人才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选拔人才的最佳标准。
《清平乐》中,宋仁宗还在未亲政时就说:”现在的文章多浮华之风,讲究用词华丽,而不务实,他一心想改革当时的科举之风,却迫于刘氏压力而不敢有所动作,只得派范仲淹去应天书院改革教育体制。
天圣八年(1030年),这一年的科举欧阳修出场了,他以文章务实而被晏殊所喜爱,但因其锋芒太露需要磨砺与状元失之交臂,尽管如此,欧阳修依然坚持文章需要务实的观点。
嘉佑二年,欧阳修担任礼部的贡举考官,在这之前,他经历了庆历新政,坚定地站在偶像兼好友范仲淹一边,而多次被贬黜。
当时的文学圈中流行太学体,其文章除了引典、空洞外毫无实用,而这一场科举在欧阳修的主持下这些大写华美文章的学子全都被黜落,而写实用性文章的学子几乎都榜上有名。
这一场考试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落榜举子纷纷不满,指责欧阳修以个人好恶而选仕,甚至扬言要以武力让他知道厉害。
这一届龙虎榜中的前三名,章衡、窦卞、罗恺至今已很少有人能叫他们的名字了,但若说这届的进士,那真是如数家珍。
这场考试中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苏轼、苏辙、曾巩;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以及后期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
而有意思的是,这一场群英荟萃的科举,除了后世大家全部没有考过籍籍无名的前三甲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涉及多位名人的传言,而其中最为人所乐道的当属“欧阳修误将苏轼之文认为是徒弟曾巩的文章”。
据说欧阳修阅卷时,看到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文风和曾巩的很像,而欧阳修也认为这篇文章是曾巩所写,为了避嫌,欧阳修便把这篇文章定为第二名,而当结果揭晓时才发现主篇文章是苏轼写的。
而实际上,这才真是一个千古谎言,苏轼与曾巩的文章完全属于两种风格,苏轼文风豪放,而曾巩写文四平八稳,曾巩参加这场考试时已经39岁了,在欧阳修门下学习多年,欧阳修大文豪即使瞎了也不会把这认错。
本来苏轼高考作文被错当曾巩这谣言太假,理论上也应该没啥人会信,然而很尴尬的是,造谣的人是苏轼他弟苏辙,而且还是刻在苏轼的墓志铭上,而且这三人同科,都是亲历者,苏辙的话就更有迷惑性了,导致后世许多人认为苏轼是从状元降到榜眼的。
像嘉佑二年这样的科举盛宴,文人天堂,千年才出一回,必不是科举的公证可以一言概之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苏轼为什么被贬到黄州?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