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国家都没有亡 崇祯勤政十七年为何就亡国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万历崇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有个历史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整个国家却很稳定,没有出过大乱子。而崇祯皇帝十七年勤政做事,最终国家却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万历皇帝)

  有人可能会说,不能这么做比较。万历皇帝时期,本来国家就比较稳定,国内矛盾也不突出,也没有遇到什么天灾人祸,老百姓不会造反。同时边关也还很平稳,后金还没有那样的雄心,虎视眈眈想吞并明朝。但崇祯皇帝的时候,国内的、边关的、自然灾害的,各种矛盾都堆积起来了,而且尖锐到谁也解决不了的地步。所以,这个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个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两个时期的情况不一样,确实不能严格地进行这样的比较。不过,要说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也未必。因为古代是皇权社会,皇帝是天下之主,皇帝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皇帝可以兴邦,差的皇帝可以毁国。就算是同一个皇帝,他表现好的时候国家强盛太平,他表现差的时候,国家因此动乱没落。比如唐玄宗,前期是开元盛世,后期就是安史之乱。比如司马炎,前期统一国家,励精图治。后来想玩乐了,羊车望幸,也就给国家的覆灭埋下磨灭的种子。

  所以说,皇帝的存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意义重大的。

  既然是意义重大的,因此,万历皇帝的做法,和崇祯皇帝的做法,显然对国家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照一般的理解,皇帝励精图治,国家就会变好,皇帝不理朝政,国家就会变衰。这几乎是铁律,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唐玄宗还是晋武帝,情况都是这样的。可是为何,这条铁律,在万历皇帝和崇祯皇帝身上,却不起作用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崇祯皇帝)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崇祯皇帝,其实都没有逃过这一条铁律。也就是说,万历皇帝其实并不算怠政,崇祯皇帝其实并不算勤政,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错,万历皇帝确实是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也就是三十年不到朝堂上来办公,并不是他不办公,而是他办公的地点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朝廷,变成了他的寝宫。大臣们有什么事情,都是把折子递进去,万历皇帝批阅以后又传出来。

  当然了,对于这些上奏的折子,万历皇帝并不是都会批阅,更多的时候,是置之不理。但是,对于封建时代来说,有时候置之不理,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古代是农耕社会,如果老百姓能够一直固定在土地上劳作耕耘,只要没有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基本上能够确保过上比较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折腾。万历皇帝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不折腾。这种不折腾,恰好能够满足老百姓,让老百姓安于土地,认真耕作。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有安宁的日子,他们也就不会造反,天下也就不动荡了。

  同时,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并不表示他对朝廷的控制力不强。

  因为没有宰相,实际上,朝中没有形成一个中心,这样,朝中的大臣对皇权的威胁也不大。同时,明朝有严密的特务组织。这些特务组织,对大臣们看管得都比较紧,因此大臣们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也就保证了朝中平稳。

  (袁崇焕)

  天下百姓平稳,朝中平稳,还会出什么事呢?

  那么,崇祯皇帝勤政干事,为什么反而国家灭亡了呢?崇祯皇帝的存在,有没有加速国家的灭亡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崇祯皇帝的做法,确实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古代皇帝应该怎么勤政才好?并不是他事无巨细地管事情,而是他要充分发挥大臣们的潜能。比如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他能把大臣看得准,看准以后,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同时,他还善于纳谏,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这样使得李世民的行政效率非常高。

  但是崇祯皇帝不是这样的。他是完全对大臣们不信任。他刚把尚方宝剑给了袁崇焕,让他权宜行事,结果刚过了一年,就把他杀掉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搞得那些打仗的大将们缩手缩脚,都不干轻举妄动。

  此外,崇祯皇帝还由于多疑,性情不定。这使得大臣们更加害怕犯错误。一些本来不想投降的人,比如祖大寿等,最终也吓得不得不投降了。

  总之,崇祯皇帝表面勤政,但是都没把劲用在恰当的地方,自然不能挽救国家,反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