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司马迁为何替李陵鸣不平?司马迁的妻子是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迁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意思是说,人才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条件的磨练,使他的心志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身体感到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这句名言,2000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司马迁有着中国史学之父赞誉,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从小就不是个神童类型的孩子,相反当父亲司马谈在京城当太史令一职时,他还在老家龙门耕读放牧。20岁左右来到父亲身边。父亲让他还行万里路在读万卷书,这样司马迁开始了旅行的生活。后来在京城做了郎中的小官。父亲去世时留下遗言,说我们家的祖先就在周朝做太史令,你一定要把我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司马迁成为太史令开始了《太史公记》也就是后来的《史记》的编撰工程。

  本来事情按部就班地进行得很顺利。没想到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一次,汉武帝派小舅子李广利讨伐匈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负责后勤。但李陵却主动请求,率一支5000人的步兵出征。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深入草原戈壁。没想到碰到了匈奴的8万主力部队,李陵骁勇善战虽然杀敌万余,但弹尽粮绝后,最终降敌。 消息传到汉朝,百官都气炸了纷纷指责李陵的投敌行为,只有司马迁为其开脱,认为李陵并非真心降敌,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起初汉武帝也是将信将疑,没有处置,并派出公孙敖到匈奴打探李陵的事情。公孙敖无功而返怕汉武帝治罪,就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武帝灭了李陵全家。并迁怒到说情的司马迁头上,下令斩首。

  汉朝法律,死刑犯可以用两种方法免死,一是交五十万钱的赎金,一是处宫刑。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了宫刑。其实,最初的宫刑并非对付太监的,在汉朝宫刑比较普遍。汉武帝统治时期,正史上有记载的大臣受宫刑的就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人。一直到到隋朝开皇时才废除宫刑。对于像司马迁这样的朝廷大臣,宫刑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最耻辱的惩罚。受到宫刑后的司马迁说了这样一句话: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说,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图私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害心灵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辱没先人更丑恶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大了。

  那么,司马迁为何给李陵说情呢?除了信任李陵,为其鸣不平外,其实,两人还有一层亲属关系。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李广的外孙女。李陵则是李广的孙子。关于柳倩娘记载很少,多为民间传说。传说柳倩娘不仅系出名门,还是一位绝世佳人。父亲柳振庭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和诗人,柳倩娘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诗画不分家,少年成名。柳倩娘爱慕司马迁的才华,两人结为伉俪。夫妻非常恩爱。不仅如此,柳倩娘还是司马迁写《太史公记》的好助手,收集资料,整理文案。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时已经46岁,两人已有两子一女。后来,为了避祸,柳倩娘让两个儿子一个姓同,一个姓冯。其实就是“司马”两字改变了一下。因此,司马迁的后代都不姓司马。

  司马迁受刑后被从狱中放回来,柳倩娘深知丈夫受刑后的心理变化。由于柳倩娘有绘画的技艺,从结婚之日起,每年都会给丈夫画一张肖像。丈夫受刑后,柳倩娘就再也没有画过肖像。为了避免夫妻间的尴尬,维护丈夫的尊严,她选择了回娘家居住,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到《太史公记》的创作中,但时常过来给司马迁烹饪一顿美味,或是整理一下《太史公记》的文稿。司马迁再度入狱后,柳倩娘拿着《太史公记》的草稿和历年来为丈夫的画像,隐姓埋名,藏匿于尼姑庵中。司马迁去世后,在当时的汉朝女子改嫁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柳倩娘选择牺牲自己,也一直维护着司马迁的尊严。过了许多年,族人要为司马迁塑像,翻遍宋版典籍中所有司马迁的画像,都是无胡须的“妇人像”。司马族人不同意留这种有损司马迁形象的画像,最后还是从柳倩娘那里找到了她历年来为丈夫的画的肖像。那时司马迁黑须垂洒,见此画像,司马族人拜倒在地,痛哭失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